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第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评价

自中国汉唐时期起,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以长安和洛阳为起点,向西绵延数千公里,到达中亚的七河流域,它沟通了丝绸之路上的诸多国家政权中心,其中最主要的两大中心就是中国的汉唐都城长安和洛阳,以及中亚的七河地区。丝绸之路天山廊道将中国与中亚及欧洲国家连接起来,构成了历史上全段丝绸之路的一大部分,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公元6—14世纪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在16世纪前,该段一直作为当时重要的商贸通道活跃于历史舞台。整个廊道中大小城镇众多,共同构成了相织交错的贸易路网,贸易通道全长8700多公里,规模宏大。此次申遗被提名的33处遗址,意义重大,它们不仅反映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为民众创造了大量财富,丝路更因为商品流通而建造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这些活动促进了沿线众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使欧亚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碰撞,典型代表是农业文明与畜牧业文明的交融、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融。各个帝国与可汗王国的都城宫殿、贸易居所、驿站、古堡、关隘、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烽燧、墓葬、长城以及宗教建筑等,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33处遗址中均有代表。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沿途自然条件恶劣,极端的地理条件为古代丝路商人们进行远距离贸易增添了许多艰难挑战。廊道上最高处海拔高至7400米,最低海拔又在海平面以下154米,沿途有高山湖泊,也有无垠沙漠;有平川盐滩,也有大江大河;有终年雪山,也有肥沃草原,一路穿越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温带森林、绿洲植被和高山牧场,气候从极端干旱区,跨越至半湿润气候地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廊道沿途创造了众多雄奇壮观的地貌,为丝路申遗增添了别样色彩,这些都有数千年的历史为证。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这条绵长的路网,对于沿线所涉及的国家而言,都有着诸多变革性影响,包括:①为沿线路网城镇发展注入活力。沿线城镇通过丝路贸易获得了财富,交换互市的商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无论是商人还是政府,为促进商品生产和货物集散兴建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的修建与监管,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②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大量宗教中心兴起,政治制度的扶持以及富豪个人的捐赠,都大大促进了宗教的发展。③丝绸之路通道上的人员往来,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社会习俗、艺术风格、技术以及宗教信仰等的交流与传播都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