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郭子章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是阳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江西泰和(今泰和)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曾与王时槐、胡直、邹元标等人讲学于吉安青原山、白鹭洲一带,因为常常处于青原山与螺山之间,因此自号青螺,又号蠙衣生。历任建宁府推官、潮州知府、四川提学、浙江参政、江西按察使、湖广及福建布政使等职。万历十九年(1591),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叛乱,郭子章奉调为贵州巡抚,参与指挥平定播州,因功擢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郭子章反对中国传统思想垄断,是最早援引“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之说为西学和西方人士正名的人。郭子章平播时“伐交”为上,治黔时积极推行中央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其官之所至,勤政为民,积极办案,平定地方动乱,革除地方弊政。郭子章治黔十年,政绩卓异,有“黔中名宦之冠”的美誉。郭子章半生为官,著作数量亦丰,有《粤草》10卷、《蜀草》7卷、《晋草》9卷、《楚草》12卷、《家草》7卷、《黔草》21卷、《闽草》16卷、《浙草》16卷、《闽藩草》9卷、《养草》1卷、《苫草》6卷、《传草》34卷、《阿育王山志》10卷及其续志6卷、《豫章书》122卷、《豫章诗话》6卷、《黔记》60卷、《潮中杂记》12卷、《郡县释名》26卷等92种,数百卷之多。
郭子章作为明朝中后期政坛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明史》中竟然没有列传,从而导致学界对郭子章的关注不够,而关于郭子章的研究也是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对其研究的全面性。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学界对郭子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成果屈指可数。
目前,关于郭子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平行迹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仅见黄万机的《郭子章与平播战役》与张燕的《郭子章与晚明社会(1543—1618)》。《郭子章与平播战役》讲述了郭子章于平播战役中临危受命,最终平播成功,官至兵部尚书的事迹。《郭子章与晚明社会(1543—1618)》则以郭子章的成长历程、仕宦经历和个人思想等为脉络,探索了他所处的晚明社会的整体士大夫阶层的生存状态。
2.哲学、经济思想的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赵平略的《郭子章的格物观》与刘志丹的《明朝中后期崇奢思想探析——以陆揖、郭子章为例》。前者是对郭子章哲学思想的研究,文章认为,郭子章的格物观中和了王阳明和朱熹的格物观,又有其独特之处,即在平等的状态下,心身意知也应有所进步。后者主要探讨的是郭子章的经济思想,提出郭子章对崇奢的态度是提倡奢侈的同时又注意把握奢侈的尺度,这是在认真分析了奢俭的利弊之后认识到了适度崇奢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地理文献成就研究。这方面论文较多一点,主要有华林甫的《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陈其泰的《郭子章〈潮中杂记〉的文献价值》、唐庆红的《〈太洋洲萧候庙志〉及其史料价值》、覃娜娜的《从明代学田地租管窥贵州各地生计方式的差异——对〈黔记·学校志〉中相关史料的解读》、刘兴亮的《郭子章地理学著述成就述论》、吴倩华的《明末贵州巡抚郭子章与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从历史地理文献价值方面充分肯定了郭子章《郡县释名》的史料价值以及在地理志和地名学史上的地位;《郭子章〈潮中杂记〉的文献价值》主要是通过介绍《潮中杂记》的内容来分析其文献价值的,认为《潮中杂记》是潮州文化史的创始之作,它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晚明万历以前潮州文化的文献著述目录,详细记录了韩愈在潮事迹,有关韩文公的文物遗址及潮人对他的纪念,留下了潮州的文教、物产、风俗等项的珍贵记载;《从明代学田地租管窥贵州各地生计方式的差异——对〈黔记·学校志〉中相关史料的解读》一文主要是以郭子章《黔记·学校志》中有关学田的记载为基础,通过学田的分布、田租、作物等情况来反映当时贵州各地生态背景和生计方式的差异;《郭子章地理学著述成就述论》从仕宦经历与渊博学识、主要地理学著述及其地理学思想、人文地理学成就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郭子章在地理学尤其是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成就;《明末贵州巡抚郭子章与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中认为郭子章得到外国传教士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后,为此地图撰序,序中不仅讲述了这一地图的意义和影响,而且传播了利玛窦的西方地理知识,包括地圆说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地理知识的进步。此外,郭宇昕的《明代江西宗族建设个案研究——以泰和郭氏宗族为例》则以郭子章在家乡江西泰和的宗族建设活动为线索,探讨了郭氏的宗族建设思想,认为以郭子章为代表的乡绅士大夫对宗族祭祀活动的改造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民间宗族文化的发展。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论及郭子章的《豫章诗话》,像曾文峰的《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说《豫章诗话》有四大特色:一是由人言诗,主要是写豫章一地的诗人及诗歌作品;二是由景言诗,从江西的特色风景着眼,谈及名胜景点游览的诗人及其诗歌;三是由诗言法,郭子章在记录其他诗话对诗歌的批评的同时阐述了自己作诗的方法;四是兼言其他,如佛法、文章、书法等其他内容。张寅彭的《略论明清乡邦诗学中的“泛江西诗派”观》则在提到明代江西诗派观时把《豫章诗话》中郭子章所持的“江西诗派当以陶彭泽为祖,吕居仁作诗派(图),宗黄山谷,此就宋一时诗家言”的立场看作“泛江西诗派”观。
可以说,已有成果对本书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但也毋庸讳言,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来看,大多显得失于薄弱、流于泛论,亟待进一步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
1.已有研究多专注于郭子章的地理文献成就,而对他的生平事迹、哲学、经济思想仅偶有涉及,对其诗学思想、文学文献成就则未见研究成果。
2.已有研究不仅数量很少,而且甚为零碎,不够全面与系统,几斑难窥全豹。
3.已有研究多为泛论,研究深度有所欠缺,大多是一些扼要的介绍述评,对于郭子章的生平行述、哲学思想、文学文献成就、诗学思想以及其作为阳明后学有哪些承传、哪些创新,这些创新与他的经历、社会发展又有什么关联等问题,研究大多不够深入透彻,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涉及。
因此,本书有其独到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一是全面系统地整理郭子章所撰文献,深入探讨和评说其哲学、诗学思想,这本身就拓展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是极有意义的;二是郭子章著作丰富,广涉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地理等方面,将这些文献整理、展现出来,是对各门类文献的有益拓展与补充;三是细致而深入地考察和探讨郭子章的文学文献成就、地理文献成就,这有益于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我国古代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四是郭子章哲学思想作为阳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郭子章哲学思想研究”论题的开展,填补了阳明学研究的空白,有助于阳明学研究的完整性、丰满性;五是郭子章诗学思想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郭子章诗学思想研究”论题的开展,填补了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空白,有助于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完整性、丰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