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教考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北大与师姐

这一年,英国迎来历史上的第一个女首相,侯赛因同志正式成为伊拉克总统,而创造了江汉奇迹的南韩独裁总统朴某人也迎来命运的审判。

这一年,阳历1月1日,中美建交,农历大年初一,乔公访美,两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蜜月期,这一年,他又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同是这一年的春天,被沙尘暴笼罩下的首都京城,一眼望去整个天空几乎都呈现橘红色,宛如一座沙漠之城。

北大燕园,文史楼,阅览室。

苏亦感觉身体传来一阵晃动,眼皮蠕动,还没有适应透入的光线,鼻息就传来一阵绵软的芳香。

“苏亦,醒一醒!”

苏亦睁开眼睛,一张俏脸闯入他的视线之中,明艳动人,笑靥如花,瞬间,眼神呆滞。

“睡傻了?都不认识我了?”

许婉韵晃动了自己纤细的手指,脸上笑得越发灿烂。

苏亦怅然若失,宛如从一个漫长的梦境之中被抽回现实,神情飘忽:“婉韵姐,噢,你也在这里吗?”

许婉韵笑容不改,“是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这话,把苏亦给整不会了,但怎么有些熟悉感啊?

张爱玲《爱》的名言?

好像在云大读博的时候,有师妹跟他表白的时候说过。

哦,对!自己此刻是在北大的文史楼阅览室,而不是在梦中的云大历史博物馆——会泽院一楼。

而眼前明眸皓齿的女子,不是他的师妹,而是他北大考古专业的同门师姐——许婉韵。

去年,一起跟他同级拜入北大考古泰斗宿柏先生的门下,因年纪比他大,以师姐相称!

见他还在神情恍惚,没有回过神来,这一刻,许婉韵不再开玩笑,而是柔声道,“做噩梦了?”

苏亦点了点头。

“梦到啥了?”

苏亦道:“梦到我考了三次北大,全落榜了!”

许婉韵笑:“好吧,这个确实是噩梦。不过你作为北大最年轻的研究生,16岁的少年天才,你三次都落榜,那别人怎么活。

再过三年,你已经留校北大教书了,不对,说不定不需要三年,你就提前留校了呢。

你这个梦,完全就是杞人忧天!”

“婉韵姐,借你吉言。”

“留校的事情暂且不说,先处理一下眼前的事,不然,大家都在笑话你这个小师兄呢!”

说着,许婉韵的手指指向被他压在桌面上的《文物》期刊。

苏亦望向期刊上的文章《江南地区印纹问题学术讨论纪要》,有些懵。

“婉韵姐,文章咋了?”

“文章上的印纹快要被口水拓印到你的脸上了,赶紧擦一擦!”

许婉韵一边轻笑着,一边拿出手帕帮苏亦擦拭口水,动作轻柔,充满关爱。

望着一袭绿色军大衣,明艳动人的女子,苏亦的脑海之中,突然浮现出一句诗句:“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在漫天的沙尘暴之中,躲在文史楼阅览室一角读书,佳人在侧,美眸流光,动作轻柔的为他擦拭口水,这一刻,阅览室书本的墨香比以往都浓郁了一些。

“婉韵姐,还是我来吧!”

“哎哟,小弟弟,还会害羞了呢!”

苏亦脸色一窘,连忙转移话题,“婉韵姐,找我有事吗?”

此刻他已经清醒过来,但他刚才也没说谎。

前世本科就读广美,后来因为某个执念,三战北大,屡战屡败,无奈调剂云大。

就算如此,他也不愿就此沉沦,为了跟北大的博导混个脸熟,读研三年,他都成了学术会议的混子,三年又三年,三年何其多。

也不知道是不是对北大的执念起了作用,一年前,他在考古工地实习,晕厥过去,醒来就回到这个年代,成了新会一中的15岁少年,父母均是广州美院的老师,爷爷更是大画家关山月的老同学,执教一生,桃李满天下,按理说,就算读研也应该选择广美才对,偏偏他对北大有执念。

于是,他钻了时代的空子,拜入宿柏先生的门下,成了北大考古专业佛教考古方向的研究生。

说到执念,他也觉得好笑。

所谓的执念,无非是高中暗恋的学姐,考入了北大,他也想考入北大。

结果,他还没有考上北大,师姐就去英国读博,所谓的执念,终成空。

望着眼前动作轻柔地帮着他擦拭口水的师姐,对比前世那个存在于暗恋之中的师姐,这一刻,师姐不再是符号,而开始具象化!

许婉韵自然不知道他的心路历程,听到他的问话,才开始说正事,“刚才俞伟朝老师从文物出版社那边来电话,说你发在《文物》的文章出了一些变故,需要你赶过去一趟。”

“知道具体出了什么问题吗?”

“具体事情,俞老师也没有说。”

见到他眉头紧蹙,许婉韵安慰道,“别多想,说不定是好事呢,你先走吧,东西我收拾,今天沙尘暴有点厉害,路上小心点。”

苏亦也没有客气,道谢之后,作势要离去,却传来许婉韵的声音,“等等!”

苏亦疑惑驻足。

却见许婉韵欺身上前,帮他整理衣角以及凌乱的头发。

“去吧!”

整理完毕,她才示意苏亦离去。

这一刻,一股暖流开始在苏亦的胸腔流淌着。

于是,他突然问道,“婉韵姐,你会弹琴吗?”

“你师姐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于是,许婉韵就听到苏亦离去前,小声念叨,“从此静窗闻细韵!”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许婉韵笑骂道:“臭小子!”

周边有同学好奇地问,“师姐,小师兄在打什么机锋?”

这个时候,不需要许婉韵回答,就有人说道,“小师兄的诗句,来自唐代李群玉诗作《书院小二松》,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啥意思?”

“小师兄,把咱们北大比作书院,希望读书的时候,有婉韵师姐给他弹琴呢。”

众人恍然,望向许婉韵的目光,满是窃笑。

这时,众人才正色问道,“师姐,小师兄文章出啥变故了?”

“不会被拒稿了吧?”

“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稿件,好多知名学者都要排队发表。咱们北大的师长,也有人多次被拒稿。”

“这么说小师兄被拒稿也正常咯?”

“他把自己逼得太狠了!”

许婉韵幽幽叹息,觉得苏亦是被少年天才的名头所拖累,想了想,还是跟了出去。

……

此刻,离开文史楼阅览室的苏亦,并没有慌慌忙忙地跑去文物出版社,而是返回教研室办公室给俞伟朝老师回电话。

挂掉电话,苏亦心中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可能身边有文物编辑部的人,不好意思说得太直白,但明里暗里,都在暗示,有人怀疑他学术造假,需要当面对质。

果然,任何时代的学术界,都不是一块清净之地啊。

重回这个年代,好不容易到北大读研,他内心就有一种急迫感,学术之路,出名要趁早,甚至还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提前毕业,执教北大,以弥补前世落榜北大的遗憾。

这期间,他努力刷论文,不想辜负这段时光,为此,他特意推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的发掘,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稻作起源问题。

结果没想到文章还没发表,就有人质疑他学术造假了。

这是要断了他的学术之路啊,用修仙话术来说,就是要毁了他的大道之根!

这还得了!

苏亦一刻也不想停留,恨不得立即杀向文物出版社,跟《文物》编辑部的人坐而论道!

不过,苏亦刚下楼,准备骑车赶往文物出版社。

就见到穿着军大衣的许婉韵一身飒爽的守在车棚前,“你状态不好,我陪你一起去。”

苏亦连忙拒绝,是在沙尘暴天气的情况之下,让一个女生陪同出行,太不绅士了。

许婉韵却坚持,“别废话,赶紧走,你师姐我来北大读书之前,可是当了好几年的兵,要说体能,你还不一定比我好呢!”

对方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苏亦还能说啥,只能骑着二八大杠跟在对方的身后,朝着校外疾驰而去。

苏亦戴着雷锋帽、棉口罩,裹着蓝色大衣,骑着一辆老旧的永久牌二八大杠,顶着漫天的黄沙,在1979年的京城地安门东大街上被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洪流裹挟着前行,宛如怀旧电影的画面,在眼前浮光掠影。

一路上,师姐许婉韵比他还猛,左突右冲,那矫健的身姿,宛如《沙丘》世界里面的沙虫。

然而,今天的沙尘暴有点猛,从西郊的北大燕园赶往城内故宫,不到二十里的路,他俩骑了快三小时。

因为76年的唐山大地震,京津受影响,原北大沙滩红楼楼体开裂,原驻红楼的文物出版社,搬到故宫城隍庙。

得益于故宫院刊编辑部兼职编辑的身份,苏亦拿着通行证带着许婉韵从神武门这一侧的员工通道进入其中。

苏亦两人刚停好自行车,拐到城隍庙院外,就看到外面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正在外面来回踱步,翘首以盼,看着他浑身灰扑扑的模样,显然在院外等了不短的时间。

中年人,正是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的老师俞伟朝,一见到苏亦,俞伟朝就连忙招手,见到他旁边的许婉韵,俞伟朝还愣了愣。

许婉韵笑道,“我担心这小子心神不宁,在路上出意外,就陪他过来。”

俞伟朝赞许,“应该如此。”

说完,又催促道:“赶紧进门吧,这鬼天气,不适合在外面闲谈!”

许婉韵则道,“俞老师,苏亦他……”

她还没说完,俞伟朝就会意,“放心,一会进入里面,苏亦实话实说即可,剩下的,我来处理!”

这一刻,俞伟朝也杀气腾腾。

如果有人诬陷苏亦学术造假,对于苏亦来说是毁灭大道根基,那么对于俞伟朝来说,则是断了宗门道统传承。

都是生死大仇!

这时,苏亦点了点头,又望向许婉韵。

“不用担心我,文物出版社,我比你熟悉。”许婉韵嫣然一笑,然后用仅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你这一次要是文章成功发表了,我就满足你的心愿。”

“什么心愿?”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听到这,苏亦就不困了,师姐这是要以身入局啊!

似乎佳人弹琴的场景,就要在他跟前上演。

这一刻,就算是文物出版社里面,是龙潭虎穴,他也要闯一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