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沉默的女孩
北京电影学院2001级开学典礼上,陈伟坐在导演系区域,目光不自觉地飘向表演系方阵。九月的阳光透过礼堂高窗洒落,在几个身影上投下格外明亮的光斑。
第三排中间,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正低头翻看新生手册,脖颈线条像天鹅般优雅——黄圣依。
在黄圣依右后方两个座位,一个浓眉大眼的男生正用DV偷偷记录典礼过程,镜头不时转向隔壁舞蹈系的女生——贾乃亮。而在最边缘位置,留着短发的女生坐姿笔直,像把出鞘的匕首——边潇潇。
陈伟收回目光,掌心微微出汗。在2025年的记忆中,这些面孔都关联着各种娱乐新闻和八卦,而现在他们只是普通大一新生,与自己素不相识。
“导演系的?”
旁边戴黑框眼镜的男生凑过来,“我是王磊,山东考来的。”
陈伟简短地自我介绍,心思却还停留在那些“未来名人”身上。
陈伟知道黄圣依将在两年后被周星驰选中,贾乃亮会因婚姻变故频上热搜。
边潇潇则卷入那场著名的“插刀教”风波。
但现在,他们只是2001级表演系的普通学生,与导演系的自己理论上不会有太多交集。
开学第一周,陈伟就被谢飞教授叫到了办公室。老教授的花白眉毛下,眼睛锐利如鹰。
“你的入学作品很特别。”
谢飞推过来一杯茶,“那个关于梦境嵌套的构思,不像高中生能想到的。”
陈伟的手指紧了紧茶杯。那是陈伟根据《盗梦空间》改编的故事,在2001年确实超前得可疑。
“我...经常做结构复杂的梦。”
谢飞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下个月张元导演的新片需要场记助理,你去跟组学习。”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就这样,陈伟获得了第一个实践机会。在《绿茶》剧组,陈伟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胶片电影制作。
当看到场记板在镜头前合上,听到胶片摄影机特有的嗡鸣时,陈伟才真切感受到数字时代前的电影工艺有多不同。
“导演喊cut后要立即记录胶片编号!”
场记组长呵斥道,“发什么呆?”
陈伟手忙脚乱地记下信息。在2025年,数字拍摄可以随意重来,而胶片的每一秒都在烧钱。这种紧迫感是未来电影人难以体会的。
……
回到学校后,陈伟在图书馆熬夜整理场记笔记,忽然闻到一阵栀子花香。
抬头看见黄圣依站在文学类书架前,指尖正划过一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黄圣依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与后来银幕上光鲜亮丽的形象判若两人。
陈伟迅速低头,却碰倒了咖啡杯。液体漫过桌面时,一块手帕递了过来。
“你是导演系的吧?”
黄圣依的声音比想象中低沉,“开学典礼上看到你坐在那边。”
陈伟道谢接过手帕,注意到黄圣依的指甲剪得很短,右手食指有钢笔磨出的茧,这是会认真做角色笔记的演员。
“我看过你们组的场记板。”
黄圣依突然说,“那种咔嚓声真好听,像时间被切下一小块。”
这句话让陈伟惊讶抬头。在2025年的采访中,成名的黄圣依曾用几乎相同的比喻描述电影拍摄。原来这不是公关稿里的漂亮话,而是她真实的感受。
“你喜欢胶片?”陈伟问。
“嗯。”黄圣依的眼睛在台灯下像两泓清泉,“数码太...不浪漫了。”
这段偶遇没有后续。但在陈伟心里,黄圣依从一个“未来明星”变成了会说“胶片浪漫”的真实个体。
大一下学期,谢飞又安排陈伟去了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剧组实习。
这次陈伟担任导演助理,负责整理分镜脚本。工作间隙,陈伟常看到表演系的学生来试镜群众角色。
某天中午,陈伟在片场外抽烟时,听到围墙后传来争执声。
“凭什么她就能直接试女三号?”一个女声尖利地说,“不就是长得像章子怡吗?”
“潇潇,别这样...”这是贾乃亮的声音。
陈伟悄悄探头,看到边潇潇正把剧本摔在地上,贾乃亮弯腰去捡。阳光透过梧桐叶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场精心构图的电影画面。
“我会用实力证明!”边潇潇夺回剧本转身就走,差点撞上偷看的陈伟。
边凌厉的目光扫过来时,陈伟注意到她左眉上有道浅浅的疤——这个细节在未来的网络照片上都被修掉了。
……
五初底,陈伟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短片。谢飞在看完剧本后难得地笑了。
“《沉默的女孩》?你好像对失语者情有独钟。”
陈伟心头一跳。确实是根据记忆中黄圣依在《功夫》中的哑女形象创作的这个角色,讲述一个失语少女通过老相机与外界沟通的故事。
“需要多少预算?”谢飞问。
“三万元左右。”陈伟盘算着彩票奖金的剩余部分,“想用16mm胶片拍。”
“胶片?”谢飞挑眉,“现在学生作品都用DV了。”
“您说过,电影是光影的艺术。”陈伟引用教授的名言。
“数码的光太...不浪漫了。”陈伟差点咬到舌头,这不正是黄圣依的说法吗?
谢飞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表演系有个女生很适合你的主角,黄...黄什么来着。”
陈伟几乎脱口而出“黄圣依”,硬生生改成了:“我会去表演系看看。”
选角过程出奇顺利。当黄圣依站在试镜教室中央,仅用眼神和肢体就演绎出剧本第三页那段无台词戏份时,陈伟知道非她莫属。
“为什么选我?”
试镜结束后,黄圣依在走廊拦住陈伟,“那么多表演系学生...”
陈伟递给她一张照片——是他在《绿茶》片场偷拍的:黄圣依站在监视器后面,阳光穿过黄圣依的发梢,在睫毛下投出扇形阴影。
“你的眼睛会沉默地说话。”
剧组很快组建起来。摄影是摄影系的研二学长,美术设计是谢飞推荐的研究生,场记则是导演系同级的女生。与黄圣依只是工作关系,陈伟刻意保持距离,以免影响黄圣依的表演状态。
五月中旬,《沉默的女孩》在北影厂7号棚开机。
第一个镜头是黄圣依饰演的小雨在旧货市场发现一台老相机的特写。
当化妆师给黄圣依的眼角点上泪痣时,陈伟恍惚看到了《功夫》里的哑女芳儿。
“开机!”陈伟喊道,声音因紧张而变调。
黄圣依的表演超出所有人预期。没有台词,用指尖触碰相机的力度变化就传达出好奇、犹豫到最终接纳的情感转折。
监视器后的摄影指导连连点头:“这姑娘是吃这碗饭的。”
拍摄进行到第四天,灾难降临。一场关键的雨中戏,租来的灯光设备突然短路,溅起的火星烧坏了价值上万的柔光纱。
更糟的是,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一周都有雨,而黄圣依七天后要去上海参加一个重要试镜。
“改期吧。”制片主任建议,“先拍内景。”
陈伟盯着被烧焦的纱网,脑海中闪过《暴雨将至》里的一个场景——用汽车大灯和反光板模拟雨夜光线。但在2002年的BJ,陈伟租不起这么多设备。
“导演!”
场务突然跑进来,“表演系有个男生来找黄圣依,带了台很高级的DV。”
贾乃亮站在片场门口,怀里抱着台崭新的松下AG-DVX100。看到陈伟,不好意思地挠头。
“我来给圣依送防晒霜...听说你们设备出问题了?”
陈伟的目光锁定在那台摄像机上。这是全球首款24P模式的民用DV,画质接近胶片,在2002年绝对是稀罕物。
“能借我们用用吗?”话一出口陈伟就后悔了,这要求太唐突。
出乎意料,贾乃亮爽快地答应了:“正好我想学学胶片剧组怎么工作。”
贾乃亮眨眨眼,“不过得让我当第二机位。”
就这样,危机变成了转机。贾乃亮不仅贡献了设备,还展示出惊人的技术天赋——改装了几个汽车大灯,用蓝色滤光片创造出逼真的雨夜效果。
陈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未来以综艺形象知名的演员,原来他还有这样的才能。
“亮子是我们班的技术宅。”黄圣依在补妆时小声告诉陈伟,“他爸是哈尔滨电视台的,从小在机房里玩大的。”
拍摄最后三天,边潇潇突然出现在片场。说是来观摩学习,但目光始终在陈伟和黄圣依之间游移。
某次休息时,陈伟无意中听到她对黄圣依说:“你演哑巴挺像的,本色出演?”
黄圣依只是笑了笑,转身时却捏断了手中的铅笔。
杀青当晚,陈伟在剪辑室门口撞见边潇潇。她递来一个U盘。
“里面有我收集的关于失语症的医学资料,可能对剪辑有帮助。”
陈伟道谢接过,U盘上贴着小纸条:“真实比表演更有力量~潇潇。”
六月中旬,《沉默的女孩》粗剪版在北电标准放映厅试映。当片尾字幕滚动时,陈伟偷偷观察谢飞的表情。
老教授双手交叠抵着下巴,许久才开口:“技术青涩,但情感真挚得不像学生作品。”
谢教授看向陈伟,“特别是那场雨夜戏,你是怎么想到用汽车大灯打逆光的?”
陈伟瞥了眼坐在后排的贾乃亮:“是...团队一起想出来的。”
放映结束,黄圣依被几个老师围住称赞。陈伟看到黄圣依耳尖发红,不停地说。
“是导演指导得好”。而在角落,边潇潇独自收拾笔记本。
当晚,陈伟在宿舍反复观看成片。电脑旁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黄圣依的试镜照,一张是贾乃亮在调试设备时的抓拍。
这些未来的明星此刻还只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而陈伟已经提前窥见了他们命运的轮廓。
手机震动,是谢飞发来的短信:“电影局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申报截止下周,把你的片子报上去。”
……
2002年6月,北京电影学院男生宿舍里,陈伟盯着墙上的世界杯赛程表,手中的钢笔在韩国光州体育场的对阵图上画了个圈。窗外蝉鸣刺耳,室友们都去食堂看中国队对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了,只有他独自计算着赔率。
“10万元...”
陈伟轻声念着存折上的数字,这是彩票奖金剩下的全部积蓄。
在2025年的记忆中,2002年世界杯被称为“最冷门的一届”——韩国奇迹般闯入四强,巴西最终夺冠,德国黑马姿态获得亚军。
陈伟翻开笔记本,写下精确到分钟的投注计划:
1.小组赛阶段:分散下注冷门结果(塞内加尔胜法国等),积累初始资金
2. 16强赛:重注韩国淘汰意大利(赔率1:9.5)
3. 8强赛:押注巴西、德国、韩国、西班牙晋级(组合赔率1:6.2)
4.半决赛:巴西胜土耳其、德国胜韩国(组合赔率1:3.1)
5.决赛:巴西胜德国(赔率1:2.5)
按照这个复利模型,如果全部押中,10万元本金将滚雪球至约1100万元。
“陈同学也对足球感兴趣?”宿舍管理员老张探头进来,“中国队马上开始了。”
“我更喜欢研究数据。”
陈伟合上笔记本。陈伟没法解释自己记得每场比分,甚至记得韩国对意大利那场争议判罚的具体时间。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伟如同执行精密程序的机器。他通过地下博彩网站分批次下注,每场赢得的奖金立即投入下一轮。
当安贞焕加时赛金球绝杀意大利时,陈伟账户里的数字已从10万变成了95万;当韩国点球淘汰西班牙,这个数字突破600万。
7月1日横滨决赛夜,当罗纳尔多梅开二度锁定胜局时,陈伟的诺基亚手机收到最后一条到账短信:11,237,500元。
陈伟关掉宿舍电视,手指微微发抖——这相当于2025年的近亿元购买力。
……
“需要资产配置建议吗?”
第二天,招商证券VIP客户经理王明推来茶杯,眼睛不时瞟向陈伟的银行流水,“国债或者房地产都是稳妥选择。”
陈伟摇头,从包里取出打印的网易财报:“我要买这个。”
王明的茶杯停在半空:“网易?那只即将退市的垃圾股?”
王明指着屏幕上0.8美元的股价,“他们去年财报造假被纳斯达克停牌,现在每股净资产是负的!”
“200万股。”
陈伟平静地说,按今日汇率计算约合1300万人民币,我账户里有800万,剩余部分用保证金交易。”
“你疯了?这公司随时可能破产!”
陈伟没有解释自己记得2003年网易将因《大话西游2》起死回生,股价从不足1美元飙升至70美元的历史。
陈伟只是将一份分析报告推过去:“丁磊把总部迁到广州了,他们在秘密研发网游。”
王明妥协了。7月15日交割完成后,陈伟名下持有2,000,000股网易ADR,均价0.82美元。
同一天,陈伟用剩余的300万现金注册了“水晶影业制作室”,租下北影厂附近一间小办公室。
2002年的夏雨敲打着窗棂。陈伟望向书桌上的三样东西:崭新的公司公章、网易股票凭证,以及妹妹刚画的涂鸦——一个小女孩伸手触碰星空,笔触稚嫩却充满生命力。
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投资,都将迎来各自的收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