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97(1)
腊月的海风裹着咸腥气掠过青黛山时,村口的老槐树抖落了最后几片枯叶。十一岁的我蹲在褪色的门槛上,看父亲用红漆在渔船桅杆描画“鲁青渔0137“的编号。这是我们家新换的“超大”渔船,80匹马力,算是本地渔船的佼佼者了。不过就是价格有点小贵,18万8,这个价格在当时都能去首都买上几套房子了。
“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
伴随着童谣,走进了97年丁丑年。这一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因为春节刚过没几天时间,全国人家就进入了悲痛的氛围之后。
“伟人走了。“母亲端着腌鱼盆从厨房出来,围裙上沾着辣椒末。她的话像块冰疙瘩砸进沸腾的腊肉汤锅,腾起的热气突然凝滞在半空。电视机里黑白画面正在循环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播音员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颤音:“这是华夏人民的巨大损失......“
那年元宵节的元宵格外冷清。往年此时,村委的院子里,早就是站满了人,等待一年一度的烟花秀。但是今年在前几天里,村干部就开始挨家挨户的分烟花,一家一个,算是公平公正,不浪费。
正月十五的月亮悬在防风林梢头,像枚生锈的铜钱。往年这个时候,晒谷场早该支起二十口铸铁锅炉,孩子们举着冰糖葫芦在人群里穿梭。此刻晒谷场却空荡荡的,只有风卷着尘土碎屑在水泥地上打旋。村支书家的高音喇叭突然滋啦作响:“接上级通知,元宵焰火晚会取消......“
母亲把最后半碗鱼汤倒进泔水桶时,我正趴在窗台上数对面楼亮着的红灯笼。那些本该在夜空中绽放的金色牡丹,此刻都变成了电视上那黑白画面里的冰冷挽联。父亲把渔网收进樟木箱,箱盖合拢时带起的气流掀动了压在底层的旧报纸——1997年2月20日的《人民日报》头版,黑白照片里覆盖着黑纱的国徽在雨中若隐若现。
在华夏人的心里,过完了正月十五才是过完了年,所以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
琴岛这边,每个地区开海的日子都不一样(夏季是一样的,都是9月1日),我们青黛山这里一般就是正月十六,也可以说是正月十三就开始准备了。
正月十三,我们又称祭海节,俗称海龙王生日。祭海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胶东民俗中,农历正月十三被认为是龙王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也被视为祭海的日子。渔民们通过祭海仪式祈求鱼肥粮丰、平平安安。此外,现在的祭海节不仅是渔民的重要节日,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感受古老祭海民俗文化的魅力。
不过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比较厌烦参加这个活动的,因为需要走的路实在太多了。
青黛山的面积不小,大约有2200多公顷的面积,而海龙王庙却就分布在这块土地的东南西北中,五处地方。每次祭拜,我们都是跟着父辈们一步步的走着,顺时针方向,分别给这几处庙宇烧纸上香,燃放爆竹。
不说这个活动量赶上红军长征,但是超越马拉松,我觉得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凌晨四五点钟,天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出发,一直要到下午的时候,才能结束全部的活动。饿了吃点蛋糕、桃酥或者饼干,渴了没有水,只有酒,能喝的喝上几口啤酒,不能喝酒的,那就只能忍着(后期有饮料了,像是什么香槟,旭日升,崂山可乐、橘子汁等等)。
十三祭拜完海龙王后,十六便直接可以开海捕鱼了,渔船挂着鞭炮,驶离了港口,预示着鱼获多多,顺风顺水顺财神。
有人可能觉着这是迷信,不能信,应该做个无神论者。这个世界从不缺不信邪的人,不光是键盘侠里有,我们村里也有。
有一年的正月初五,我们村里的李志刚在跟朋友聚会喝酒时,说起每年都必须过了十六才能出海的这个事情来。他表示自己不服,今年要破个例,给全青黛山的老少爷们打个样,看看没到正月十六就出海,到底可不可行。
李志刚说话是有着自己的底气的,因为之前的几年时间里,他在青黛山这一两百条船里面,混的最好,赚的最多。他家的对船共有10个船员,平均每人都能分四五个W,想想那是九几年,可是妥妥的高收入了。
出海顺利,赚钱多多,从而导致李志刚在船长圈子里有着很高的威信。他说要十六之前出海,还是有好几个船长拥护的,也想跟着他一起行动。
初七开始准备粮油,初八在加完冰之后就起锚出发,计算这刚好能在正月十五之前返航回家过节。一起行动的船队有5个,都是马力强大的对船,5队就是10条船,浩浩荡荡的就向着预定海域驶去。
也许是天意,也可能是巧合,10条船在行驶出码头没有多远,便有2条船的机器坏了,在经过大车的查看后,觉得无法修复,只能率先退出行动,返回港口维修。
5个船队在刚刚出师就折损了俩,所以正常跑到预定位置进行作业的船,就剩下6条了。
那天的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风平浪静的,这让李志刚更加的自信了。他觉得老一辈的船员有点迂腐,太迷信,什么十六之前出海不好,不是坏机器,就是损人,但看看自己怎么就这么顺利呢?差一点,他就怀疑自己是天选之子了。
根据之前的经验,李志刚一声令下,船员们开始下网捕捞。三千斤重的渔网,被船员们依次下到海里,然后两艘80马力的大船,开始开足马力拖着渔网行驶......
“启网!”随着李志刚的口令,船员将浮标勾起,网衣挂到拔网机上,只听“嗡嗡嗡”声响起,渔网渐渐地被收起。
平时,除了捕到大货,或者货太多的时候,一般15分钟后,整张网就被收起。但是今天已经收了差不多半小时,这网还是看不到头。所有人非常的纳闷,这是咋回事啊?
就在众人迷茫之际,“吱吱”“咔嚓”两声传来,一张破损严重的渔网浮出水面,并且网兜里还挂着几块上千斤重的大石头。“完了!”李志刚暗叹一声,算是对这张价值几千元的渔网表示可惜。
直到这时,船上的部分船员开始怀疑李志刚的决定了,是不是不应该十五之前出海啊?之前他们一直顺风顺水的,一两年里,很少出现空网的事情,这次不但空网,还坏掉了一张网。
不信邪的李志刚,继续下令“换网”!同样的操作,又来了一遍,结果是不出所料,又坏了一张网。
此刻李志刚有点清醒过来,立马拿出电台跟其他的船只交流。
“什么?你们也是网坏了?鱼呢?没有捕到?好,我知道,嗯,要回去的...”
跟着李志刚一起跑到此处捕捞的其他船只,遭遇的事情跟他们差不多,有的是机器坏了,有的也是渔网挂在大石头上,反正就是没有捕到鱼。
没了渔网也就不能再继续捕捞工作了,一群士气低迷的船员,驾驶着他们的船,返回了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