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我们的游戏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共创大赛!

林西准备玩个骚操作,他要提出一个概念。

一个在2011年还很新鲜,没什么游戏厂商玩过的概念——“共创”。

简单说,就是他提出一个游戏的大致方向和核心玩法,邀请广大网友们一起来参与创作。

可以是提意见,可以是贡献想法,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美术、音乐等具体环节的制作中来。

这样一来,大家都有种参与感,会觉得这个游戏像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还没上线就攒了一波“亲爹粉”、“亲妈粉”。

而且,正好可以借这个“共创”的名头,搞一个美术征稿大赛!主题就是设计游戏主角小鸟的形象。

通过玩家投票选出最优秀的小鸟形象。获奖者可以得到3000块钱!

在2011年,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说,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这样一来,选出来的角色形象,等于是提前接受了市场的检验,又自带流量,肯定受欢迎!还能顺便解决美术资源的问题,一举多得!

至于举办这个“共创大赛”的地方嘛……林西心里有了计较。

这个时候,国内大学生群体中最火、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是哪个?

毫无疑问——人人网。

人人网的前身叫做校内网,在2011年,堪称中国版的“非死不可”。

试想一下:一群充满热情的大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一个新奇的游戏“共创”项目中,贡献着自己的创意与才华。

当项目小有声色,大家猛然发现,这个活动的发起者、核心主导者,竟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还在苦读的高三学生!

这话题度不就来了?

林西搓了搓手,打开电脑,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了那个曾经无比火热,日后又逐渐被淡忘的网址。

页面加载出来,依旧是那个标志性的蓝色界面,带着2011年特有的的设计风格。

他快速注册账号。名字斟酌再三,敲下四个字:林间工作室。

“林间”,取自他名字中的“林”,也寓意着一片正在萌芽、充满无限可能的树林。

“工作室”,听起来总比个人显得更专业、更有组织性一些,哪怕眼下这个工作室成员只有他自己。

林西没有一上来就大张旗鼓地宣布要搞什么比赛,而是选择先讲一个故事,一个半真半假、足以精准撩拨起同龄人共鸣的故事……

华国美术学院,余杭校区。

徐春蕾,设计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正盯着自己的电脑发呆。

她爷爷奶奶是老底子的手艺人,父母是普通工人。家里条件不好不坏,供她学艺术,已经是勒紧了裤腰带。亲戚邻里嘴上不说,眼神里却常带着点“画画能当饭吃?”的疑问。

这几年,她拼了命地学习、接活,周末家教,平时画图、做logo、排版,什么都干。不为别的,就想早点经济独立,证明给所有人看,学艺术也能养活自己,甚至活得挺好。

能在大学时就经济独立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事儿。但现实总爱给人泼冷水。

刚刚,一个合作了几次的甲方又打来电话,对着她熬夜修改的设计稿,轻飘飘地扔下一句:“嗯……整体还行,但就是……感觉不太对。”

感觉不对!?

又是这四个字!徐春蕾捏着数位笔的手指关节都有些发白。哪里不对?色彩?构图?风格?你说啊!你倒是说清楚啊!

可对方永远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让她像没头苍蝇一样反复修改,最后往往毙掉所有方案,或者轻飘飘地来一句“要不还是第一版吧!”。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涌上心头。她觉得自己就像个流水线上的画工,而不是一个创作者。那个从画板上诞生的,充满灵气和想法的“孩子”,一次次被不懂行的“客户爸爸”轻易扼杀。

她烦躁地关掉PS,寝室里空荡荡的,室友们各有各的忙。徐春蕾打开电脑,漫无目的地在网页上游荡,最后习惯性地点开了人人网。

2011年,对徐春蕾这样的大学生来说,人人网就是他们的网上家园。分享生活,吐槽考试,窥探暗恋对象的动态……这里有他们的青春印记。

她熟练地登录账号,好友动态和新鲜事一股脑地涌了出来。无非是同学晒新照片、分享“不转不是华国人”系列、社团招新、偶尔夹杂着几句无病呻吟。

徐春蕾百无聊赖地滚动着鼠标滚轮。忽然,一个帖子的标题,像块小石子投入了她沉寂的心湖:

《一个关于游戏的小小梦想,希望能找到一起飞的伙伴。》

只这标题,就隐隐触动了徐春蕾的心弦。“梦想”、“一起飞”……这些词,对一个在现实泥沼中挣扎的艺术生来说,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她点了进去。

“大家好,我是林间工作室的发起人,和大家一样只是个普通的学生。”

帖子的开篇很平实。

“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喜欢玩游戏。红白机上的魂斗罗、超级玛丽,电脑房里的星际争霸、反恐精英,再到后来的魔兽世界……游戏陪我度过了很多时光,也让我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梦想——我想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

看到这里,徐春蕾嘴角不自觉地弯了一下。谁还没有个关于游戏的回忆呢?她也想起小时候缠着表哥玩小霸王的时光。

“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我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觉得打游戏就是浪费时间,以后想做游戏更是天方夜谭。只要我一碰游戏,或者跟他们提起我的梦想,迎来的总是劈头盖脸的指责……”

“‘天天就知道玩!’”

“‘做游戏能有出息?’”

“‘我看你就是网瘾犯了!’”

“甚至有一次,他们差点把我送到那个有名的‘电击中心’去……”

读到这里,徐春蕾的心猛地一揪。“电击中心”!这几个字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她想起了当初力排众议要考美院时,父母虽然最终同意,但言语间那种深深的担忧和不看好。她虽然没面临被送走的威胁,但那种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的孤独感,是如此相似!

我也是一个不被理解的“追梦者”。

“我没有放弃。既然他们不理解,那我就自己去学!我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自学了编程。很难,真的很难……现在,我终于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尝试着去做出第一款游戏了。”

自学编程?徐春蕾肃然起敬。她知道那一行行的代码有多枯燥,这人能坚持下来,是真的热爱啊!

“这款游戏很简单,就是控制一只笨拙的小鸟,努力飞过一个个障碍。它可能不完美,画面也简单,甚至可能……有点难。就像我们的现实生活一样。”

“但我还是想做出来。我想用这款游戏,向我的父母证明,喜欢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为梦想努力也不是什么错误!我也想看看,靠我自己的双手,到底能做出什么。”

“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所以我来到这里,想邀请大家,能不能……和我一起,‘共同创作’这款游戏?”

“共同创作”!

这个词让徐春蕾眼前一亮!她想起了那些被甲方支配的恐惧,那些无法自由表达的憋屈。如果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从零开始,创造一个属于大家的作品……那该多好?

“我把这个核心想法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意见,或者,如果你擅长画画,能不能帮我设计一下这只小鸟的形象?让它看起来……嗯,有点蠢,但又很努力的那种感觉。”

“当然,我愿意为这个形象支付报酬——3000元,这是我目前能拿出来的全部了。”

画画!设计形象!

“有点蠢,但又很努力”!这几个字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

这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机会!而且还有3000块!这笔钱对她来说不是小数目。比起应付那些“感觉不对”的甲方,为这样一个真诚的梦想贡献自己的能力,似乎更有意义,也更让她激动。

“这次的努力就像一只想要飞的小小鸟,虽然可能飞不高,但我总想试试自己能飞多远。”

“希望大家能支持我这个小小的梦想,和我一起,看着这只小鸟从无到有,慢慢长大。也许我们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很幼稚,也许它飞不了多高,但我真的很想,和大家一起,试着飞一次。”

帖子的末尾,是赵傳的那首《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