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无形中在太极殿出了个风头
太极殿内金碧辉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地面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一个身影端坐于龙椅之上,这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俗称一龙二凤三猪的李二陛下,他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中文武百官。程咬金站在武将队列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带銙的玉牌,眼睛却不时瞟向殿外
今日早朝本无甚要事,直到兵部侍郎匆匆入殿,呈上一份边关急报。
“启禀陛下,急报!铁山撩人部落叛乱,劫掠商道,占据险要,虽人数不过三千,但若不及时镇压,恐成后患”这事在贞观年间的边关实在算不得大事。
殿中顿时一片低语。文臣武将交头接耳,有人皱眉,有人沉思。
李世民微微颔首,眉宇间一丝忧虑,目光扫过众人:“诸位爱卿,有何良策?”文官队列中,房玄龄缓步出列:“陛下,臣以为当遣使安抚。铁山撩人虽为边陲小族,但骁勇善战,若贸然出兵,恐劳师远征,得不偿失。“
“房大人此言差矣!“侯君集虎目圆睁,声如洪钟,“蛮夷犯我疆土,杀我子民,若不严惩,何以立威?臣请率精兵五千,踏平铁山!“
“候将军勇猛可嘉,但战事一开,耗费钱粮无数。“长孙无忌捋须道,“况且北方突厥虎视眈眈,若我军主力西征,恐其乘虚而入。“
武将队列中,程咬金听得不耐,铜铃般的眼睛瞪得老大,络腮胡子一抖一抖的。他正欲开口,却见李靖抢先出列。
“陛下,臣以为当战。“李靖声音沉稳,“铁山撩人反复无常,前年归顺,今又叛乱。若不彻底平定,边境永无宁日。“
杜如晦捋须沉吟:“铁山虽非大患,但地处商道要冲,不可轻视。臣以为,当遣一员良将,率五千精兵,速战速决。”
尉迟恭冷哼一声,出列道:“区区蛮夷,何须大动干戈?让我前去,领三千人马足矣。”
武将队列中,程咬金早已按捺不住,看见尉迟恭出言请战,更是沉不住气了,“可别真让这尉迟老黑给抢了先机,要不然就亏大发了”然后他大步跨出,铠甲铿锵作响:“陛下!老程请战,愿往杀敌!”
李世民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知节,你近日不是研读兵法吗?你既已请战,是否胸中已有破敌之策?”
程咬金一愣,他哪有什么良策?不过是手痒想打仗罢了。正想着回答李二陛下,他老程没啥计策,就是想帮皇上分忧,忽然,他脑海中闪过前几日从书生手里买来的诗稿,灵机一动,朗声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诗一出,满朝哗然!
房玄龄手中笏板险些跌落,瞪大眼睛:“这……这诗……”
魏征脸色也是很玩味儿,指着程咬金:“程知节!你何时会作诗了?莫不是从何处抄来的?”
程咬金老脸一红,梗着脖子道:“魏黑子!你瞧不起谁?老程就不能念诗了?”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抬手止住众人喧哗,似笑非笑地看着程咬金:“知节,这诗……当真是你.........”
程咬金不待皇帝问完,继续慷慨激昂道:“陛下!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如今蛮夷猖獗,正是我等效命之时!老程虽不才,愿率一支劲旅,踏平铁山,扬我大唐国威!“朝堂上一片寂静。
房玄龄与杜如晦交换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眼神。这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绝非寻常之作。
房玄龄轻咳一声:“程将军,陛下刚才询问你此诗...当真是你所做?“
程咬金胸膛一挺,络腮胡子翘起:“自然是老程所作!怎么,房大人瞧不起我们武将不成?“
长孙无忌眯起眼睛:“程将军,非是质疑。只是此诗用典精妙,对仗工整,意境雄浑,实乃上乘之作。若真是将军手笔,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程咬金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但很快又梗着脖子道:“老程虽粗人一个,但这些年也读了些诗书。怎么,就许你们文人吟诗作赋,不许我们武将偶尔也来一首?“
尉迟恭哈哈大笑:“说得好!这程胖子平日里看着粗枝大叶,没想到肚子里还有这等墨水!“
站在队伍中间的秦叔宝却也看不下去了自小他就与程咬金一起长大,而后又一起入瓦岗寨反隋,归唐时,也是秦琼和程咬金一起所做,所以他们二人感情,比之亲兄弟有过之而无不及,见程咬金吃瘪,他索性也不沉默了“怎的,我兄弟偶得佳作,尔等是何口气,难道武人就做不得诗赋吗?”
李世民目光深邃,静静注视着程咬金。作为一代明君,他对臣子的了解远超常人。程咬金虽勇猛忠诚,但文学造诣确实有限,能作出如此诗作,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程爱卿。“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不怒自威,“此诗确实气势恢宏,深得边塞诗精髓。朕甚为欣赏。不过...“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朕想听你解释诗中'龙城飞将'所指何人?“
程咬金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他虽背下了全诗,但是也未有人给他详细解释其中典故。此刻被皇帝突然问及,一时语塞。
“这个...龙城飞将嘛...“程咬金支吾着,眼珠转动,“自然是...是比喻我等大唐将领...“
房玄龄敏锐地捕捉到他的迟疑,轻摇羽扇:“程将军,龙城乃汉代匈奴祭天之地,飞将当指李广。将军用此典故,莫非自比飞将军李广?“
程咬金脸色涨红挠一挠后脑:“这个...老程岂敢自比古人...“
朝堂上气氛微妙起来。文武百官都看出其中蹊跷,但碍于程咬金的面子,不便直言。
李世民轻轻敲击龙椅扶手,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程爱卿,朕再问你一次,此诗当真出自你手?“
殿内瞬间安静,所有人都盯着程咬金。老程额头渗出细汗,他本想嘴硬,可面对李世民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终究泄了气。
他挠了挠头,讪笑道:“陛下恕罪!老程...老程骗天骗地,却不敢欺君。陛下明鉴……老程前些日子在街上遇见个落魄书生卖诗,觉得这诗气势雄浑,就花了两贯钱买下……今日正好想起……”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声震殿宇,“好个程知节!朕就知道你这老粗作不出这等诗来!”
尉迟恭在一旁咧嘴笑道:“老程,你该不会是被人骗了吧?两贯钱买首诗,亏大了!”
程咬金怒瞪他一眼:“你懂个屁!这诗值!”
房玄龄沉吟道:“诗确实是好诗,意境雄浑,气魄宏大。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程咬金一眼,“与铁山之事并不完全契合。阴山在北,铁山在西,诗中说的是防守,而眼下需要的是进攻。”
杜如晦出列补充:“但诗中‘飞将’二字用得极妙。程将军若能如诗中所言,速战速决,确实是最佳人选。”
魏征冷笑:“程将军虽勇猛,但此番叛乱规模不大,派一员上将未免大材小用。况且……”他瞥了程咬金一眼,“靠买来的诗请战,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程咬金大怒:“魏黑子!你是不是想我某单练单练,某让你一只手可好.......”
“好了。”李世民一摆手,殿中立刻安静下来。他目光深邃地看着程咬金:“知节,朕再问你,那卖诗的书生,可还记得模样?”
程咬金一愣,挠头道:“这个……老程那日就是去收租的西市瞧了瞧,偶然碰见的,只记得是个瘦高个,穿得也不甚太好,说话也不文绉绉的……索性听见他这首诗词,我也就买下了……过后也就没太关注,就径直走了。”
长孙无忌若有所思:“此诗作者才华横溢,若能寻到,当用,是否能当重用,尚未可知。”
李世民微微颔首,话锋一转:“此事容后再议。眼下铁山叛乱不可小觑,虽人数不多,但地处要塞。知节听令!”
程咬金立刻单膝跪地:“臣在!”
“朕命你率五千精兵,即日启程,平定铁山叛乱。望你如诗中所言,做我大唐的‘飞将’,速战速决!”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程咬金大声应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退朝时,程咬金大步流星地走出太极殿,尉迟恭从后面追上来,一把搂住他的肩膀:“好你个程老粗,什么时候学会用诗请战了?那诗真不是你写的?”
程咬金嘿嘿一笑:“老子打仗在行,作诗?还是算了吧!不过那诗确实带劲,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
房玄龄从旁经过,意味深长地说:“程将军,那诗的作者若能被朝廷所用,必是国家之福啊。”
程咬金挠挠头:“嗨,谁知道那书生跑哪去了。不过老程这次出征,定要打出个威风来,让那些文人看看,咱武将不光会打仗,也能……也能欣赏好诗!”
众人大笑起来,笑声在皇宫上空回荡。
此时,身处田野之中的李牧,还不知道他在太极殿,出了一个不小的风头,不过就算他知道了,他也是装不了13的,毕竟现在的他,只能和王叔在田头除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