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监国太子到天启大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写小说死路一条

庙市上人来人往,琳琅满目的货物迷人眼,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经济繁荣之景。

每隔几十步路程,都有贩卖吃食小摊,旧客吃了就走,新客转眼又坐,翻台率高得惊人。

“这已经晌午了吧?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殿下稍等,老奴这就去安排...”

“嗯?说了不要声张,出门只能叫公子,免得引来麻烦。”

“是是是,老...我知道了...”

魏朝陪着笑脸领命,并用眼神示意韩春陪好朱由校,而后带着两个便装侍卫,到前面去找位置。

朱由校左看看右瞧瞧,任凭看到多精美的物件,也不能在他心中溅起波澜。

毕竟今日大明的太子,他日就是大明的主人,要什么好东西没有?要是穿越成别的身份,高低得在庙市找发财机会。

少顷,刚刚探路魏的朝去而复返,将朱由校引到一个馄饨摊,而跟来的十几个乔装护卫,瞬间将那小摊给填满。

摊主还以为来了大生意,结果魏朝只给朱由校点了混沌,其余人则只占了桌子干看着。

这些人身材魁梧,腰间还带着刀剑兵器,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那混沌摊主经营多年,马上看出众人皆随从,是陪小公子出来玩耍。

得,惹不起,自认倒霉。

皇城根下做买卖,首要一条就是别犯蠢,否则很容易得罪贵人。

锅里的水一直开着,薄皮混沌很快熟了。

摊主被挡了生意,还得陪着笑脸端碗上桌,“客官,鸡汤混沌好了,您慢用...”

“等等,怎么就一碗?”

朱由校叫住摊主一脸真诚,那摊主则尴尬看向魏朝,说道:“这位爷只点了一碗...”

“少爷先尝尝,好吃再继续加,反正煮得快。”

魏朝以为不够吃,连忙陪笑拱手解释,朱由校听出他想岔了,当即挥手提醒:“大家都饿了,我一人吃算什么事?每个人都要有。”

“不用了吧?”

“干嘛?给本公子省钱?”

朱由校不待魏朝回答,即对脸上欢喜的摊主吩咐,“愣在这儿作甚?赶快去煮混沌啊,不做生意了?”

“做,做,我做...”

那摊主喜不自己,脚步轻盈回去煮混沌,原以为要被耽搁买卖,结果竟来了个大买卖,这富家公子挺讲究啊。

“公子,真没必要的...”

魏朝还在不停解释,朱由校却不搭这一茬。

“庙市吃食真不少,但像这么大位置的地方难找,你再去买些特色小食来,我们在这混沌铺慢慢吃,吃饱了才好继续逛。”

“啊?”

朱由校见魏朝不懂,当即改口说道:“你要不想去,就小春子跑一趟。”

“不不。”

魏朝连连摆手,“还是我去,小春子...”

“我知道。”

韩春颔首领会,心说不肖你交待,我也会陪好太子。

朱由校遂埋头吃起来,这时的混沌原料有保证,虽然调味料赶不上未来,味道一点不比后世差,吃得他还想再来一碗。

只不过,魏朝又去买小吃,朱由校得留着肚子。

朱由校三两下吃完,再次把注意力聚焦街边摊贩,突然发现这庙市货品虽多,却没人售卖书籍,于是好奇询问韩春:“小春子,你上回读的书,是什么地方买的?这儿怎么没有书摊?”

“这里的庙市不卖书,买书得去棋盘街或国子监、贡院周边,小的当时为了求近,是在棋盘街买的。”

“棋盘街书摊很多?”

“可多了。”

韩春把头猛点,“北京城有名的书肆,基本集中在那里。”

“那得去见识见识。”

朱由校话刚落音,买小吃的魏朝归来。

他将炸糖糕、驴打滚、酥饼、糖葫芦等小吃放下,就接着朱由校的话题说了起来。

“公子有所不知,棋盘街北部千步廊两侧,便是五府六部之地,这些官员们公事闲暇,欣赏、购买书画作消遣,乃是文人士大夫之乐事,有这些部堂高官带头,棋盘街书市怎能不繁华?”

“原来如此...那必须去瞧瞧...”

“公子好学,是该去看看。”

......

朱由校可没这雅好,他想去书市看一看,是在琢磨一门生意。

朝廷入不敷出,内帑之财乃皇帝私有,他现在没有接掌皇位,没办法随心所欲花钱,便打算自己开个小金库。

况且此时内帑结余,是万历留给朱常洛的‘遗产’,数目最多也就几百万,还填不完各种欠款漏洞,现在矿税太监已撤除,后续用一点便少一点。

有鉴于此,朱由校便起了搞钱心思,弄个自己的小金库。

上次韩春读小黄书,朱由校便萌生了想法。

明朝诞生的小说,尽管已有三国、水浒、西游等经典,但创作模式毕竟受时代影响。

朱由校如果想靠小说赚钱,无论提前拿出文学性更高的《红楼》,还是古金温黄的武侠小说,都可以说是拿着麻袋捡钱,更别提降维打击的网文小说,抛却所谓的文学性不谈,古早小说爽度比不了网文。

只不过,靠写小说能赚多少,值不值得投入精力,需要提前做市场调研。

要是只能挣三瓜两枣,朱由校是绝对不会干的。

他现在用毛笔写字,要是誊一个百万字篇幅,不知要花去多少时间。

口述让人代笔?

太子赚钱这种事,怎么可能亲自露头?就算真下决心挣钱,也得找个替身挡枪,就像为了保住熊廷弼,把孙承宗拉下水。

写书这样私密的事,朱由校暂时还没想好用谁,身边只有几个太监宫女,还都是别人调教过的,他可不敢放心使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最终启不启动这项目,提前搞调研也很有必要。

所以离开馄饨摊,朱由校就没逛庙市的兴趣,随后命令韩春在前开路,径直前往棋盘街。

到了地方,果如魏朝说的那样,棋盘街书墨飘香,靠北一侧都是书肆,广场上还有临时书摊。

朱由校进了一店又一店,他走马观花似的翻看询价,总结出一个悲催的现实,即卖小说话本不值钱。

书坊刻印的短篇小说话本,大多在0.2至0.5两白银之间,贵一点的精品手抄本1至2两,而刻印的长篇小说《金瓶梅》也才2两。

刨开人工、材料、店面等成本,一本小说最终能挣几个钱?出多少本才能赚够100万?

我找皇帝张张嘴,就能轻松拿到100万,每年光俸禄也有10万,所以何必自找罪受?

我以后可是皇帝,还需要靠码字赚钱?滑天下之大稽!

总之,写小说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