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5: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无法回避的经济困局

2024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短期经济运行数据不容乐观。

第一,“三驾马车”总体趋缓。首先,消费受就业与收入预期影响,降级势头不可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仅同比增长3.4%;消费“领头羊”北上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频现同比负增长。其次,投资增速也低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1—8月同比增长3.4%,呈现低位横盘;房地产开发投资2024年1—8月累计同比下降10.2%。颇具亮点的只有外贸,2024年前8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创历史最高。

第二,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制造业形势指数屡创新低。以2024年8月的数据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不但低于上月的5.1%,更低于预期中值4.7%,而且这已经是该数据连续第四个月增长放缓,为2021年9月以来放缓时间最长的一次;2024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创2024年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17.8%,上月这一数字还是增长4.1%;PMI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49.1%,为2023年7月以来最低。

第三,金融和化债压力凸显。一方面,2024年8月M1同比增速下滑至-7.3%,M2同比增速下滑至6.3%,M1与M2“剪刀差”达到-13.6%,创近30年来最低,这一数字甚至低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以及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巨大,基本处于负增长。2024年1—8月,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6%)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1.1%)双双下降。此外,2024年前8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1.5%;居民和企业预期仍未改善,PPI连续20多月负增长,CPI在0附近徘徊,历史罕见。中国地方债问题严重,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4年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99万亿元,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为此,财政部、央行等五大部门发声化债,正配合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更不容忽视的是,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已到达临界,且过度金融化。面对部分地方房价腰斩,虽然国家出台降息、放开限购等多项政策试图缓解,但效果有限。

第四,宏观GDP等数据看似欣欣向荣,微观财务从个人失业到企业破产却是不尽如人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为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GDP名义增幅4%,实际增速为4.7%;第一季度GDP名义增幅4.2%,实际增速为5.3%。实际增速大于名义增幅,说明经济处在通缩区间,导致GDP可比价增长高,但与财政、企业、个人收入密切相关的现价GDP增长低(经济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虽然中国能做到5%的GDP增长已属不易,但对基层来说感觉不大,因为就综合的社会经济而言,仅有几个百分点增长的GDP已远远不够,无法反映社会经济的综合状态。更何况,中国是用生产法统计GDP(即只要生产出来,不管是否销售,都计入GDP),计入最多的当数房地产项目。在推倒房地产多米诺骨牌的产业洗牌后,GDP更多的是少数头部企业贡献,而量大面广的企业则承受着洗牌的巨大压力。

第五,从生产变现的收入角度看,财政部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913亿元,同比下降2.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915亿元,同比下降15.3%;企业所得税25384亿元,同比下降5.5%;个人所得税7358亿元,同比下降5.7%。就连国企日子都不好过,2024上半年国企营收增长1.9%,利润总额却下降0.6%。企业生意难做、个人收入下跌的微观真实状态,足以表明宏观GDP已不再是经济好坏的主要指标。

总之,正增长指标数值较小,负增长指标却大幅扩大,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似乎呈现谷底滑行之势。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如今不少企业直接“躺平”,个人手里有钱不用。央行报告显示,2024年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9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23万亿元。2024年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00亿元,创下2016年以来最大降幅;上半年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净增长不足270亿元,同比大降6500亿元,为2011年以来最低值。居民既不买房也不提前消费,除了还债就是储蓄。个人和企业都勒紧了裤腰带,市场除了政府主动扩张外几乎集体“貔貅化”(只进不出)。政策再怎么放水提振经济,都如鬼打墙般基本落不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