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最终测试
南极科考站的紧急联络在凌晨两点十七分接入红旗厂。
林远抓起卫星电话时,听见背景里呼啸的狂风几乎盖过人声:“......轴承失效......暴风雪......科考队员被困......“
监控室里,所有人同时转向周铁山。老人正盯着实时传回的故障画面——他们研制的自修复轴承在零下89度的极寒中,裂纹已经扩展到临界点。
“给我准备直升机。“周铁山突然扯下氧气面罩,“我亲自去修。“
——
军用运输机舱内,林远紧攥着安全带的指节发白。
周铁山却像回到主场般从容,正用冻伤的手翻检工具包。老人从内袋掏出个小铁盒,里面是王建国生前收集的汉斯集团零件残骸。
“看这个。“他举起枚变形的齿轮,“德国人故意在渗碳层留了气孔。“铁盒底部刻着行小字:技术战场,寸土不让。
飞机突然剧烈颠簸。林远扶住舱壁时,摸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刻痕——这是往南极运送科考设备的飞机,每道划痕都记录着一次生死运输。
——
南极暴风雪中的修理站像个冰窟。
林远刚递出扳手,金属就粘住了手套。周铁山却直接徒手握住轴承,皮肤瞬间被冻在零件上。老人猛力一扯,撕下的皮肉在金属表面留下鲜红的冰晶。
“用这个。“他面不改色地抛来铁盒,里面是王建国改进的耐寒焊条,“建国掺了稀土元素,负100度都能用。“
当焊枪喷出蓝焰时,奇异的一幕发生了——裂纹在高温中不仅没有扩展,反而像伤口愈合般缓缓闭合。林远突然明白过来:“您早就知道需要热应力触发自修复?“
周铁山没有回答。老人正望着远处被暴风雪吞没的科考站,那里有十二名队员等着他们的零件救命。
——
轴承装回的瞬间,整个南极科考站的设备轰鸣着重启。
监控屏幕上,各项参数疯狂跳动后最终稳定在绿色区间。科考队长激动地握住林远的手:“你们创造了奇迹!“
林远转身想找周铁山,却发现老人独自站在风雪中,正对着王建国的照片低声说着什么。狂风吹散了他的话,只留下半句飘进林远的耳朵:“......师父没教好你......“
卫星电话突然响起。汉斯集团总部发来紧急公函,提出以十倍价格收购自修复技术专利。
周铁山接过电话,只说了三个字:“拿命换。“
——
返航的飞机上,林远整理着测试数据。
当他把周铁山的手写公式输入AI系统时,屏幕突然弹出提示:「该算法与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理论高度契合,但从未投入实际应用」。
老人看着舷窗外的极光,终于道出真相:“当年专家组说这是'屠龙术'——世上根本没有需要自修复的极寒设备。“他咳嗽着指向南极方向,“现在龙来了。“
驾驶舱传来广播:“即将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请校准时间。“
林远低头看表——日期从2023年12月21日跳回22日。周铁山突然笑了:“赚了一天。“老人布满冻疮的手抚过王建国的工具包,“够把建国的改进方案全试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