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陈思王植诗[27]
其源出于《国风》[28]。骨气奇高[29],词彩华茂[30]。情兼雅怨[31],体被文质[32]。粲溢今古[33],卓尔不群[34]。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35],鳞羽之有龙凤[36],音乐之有琴笙[37],女工之有黼黻[38]。俾尔怀铅吮墨者[39],抱篇章而景慕[40],映余晖以自烛[41]。故孔氏之门如用诗[42],则公幹升堂[43],思王入室,景阳、潘、陆[44],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45]。
笺说
《诗品》论诗,深从六艺溯流别。所品诗人,源出《国风》、《小雅》、楚辞三系,其中以《国风》为最上。曹植源出《国风》,即居诗学正宗位置,故为《诗品》第一诗人。
钟嵘以十六字概括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即“文”与“质”结合;“雅”与“怨”结合;“骨气”与“词彩”结合;各种美学要素对立统一,刚性诗歌精神与柔性词彩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美学原则之理想化诗人,此即钟嵘之诗学理想。
此条批评方法论值得注意:除首句以历史批评法溯其源流外,条中以人伦为喻,龙凤为喻,琴笙为喻,女工为喻。以孔氏之门升堂、入室、坐于廊庑之秩序为喻,是诸条中比喻最多、喻体至高无上者。可与《诗品序》中“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昔曹、刘殆文章之圣”论述相得益彰。
钟嵘谓曹植源出《国风》,此亦依经立论之义。《文心雕龙·才略》谓曹植“诗丽而表逸”,义颇近之。
诗例
曹植诗六首:
《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送应氏》其一:“步登北芒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送应氏》其二:“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杂诗》其一:“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杂诗》其二:“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杂诗》其三:“飞观百余尺,临牗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风发,聆我慷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