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五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彖传》所言“大时”十二卦

《彖传》中言及“时”“时义”“时用”诸概念之卦如下。

第一,言“时”者。

1.《颐·彖》:“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2.《大过·彖》:“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3.《解·彖》:“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4.《革·彖》:“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第二,言“时义”者。

5.《豫·彖》:“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6.《遁·彖》:“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7.《姤·彖》:“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8.《旅·彖》:“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9.《随·彖》:“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按,末两句,《释文》引王肃本作“而天下随之,随之时义大矣哉”,是也,当从之,此恰可与以上诸句句法同。[1]

第三,言“时用”者。

10.《坎·彖》:“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11.《睽·彖》:“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12.《蹇·彖》:“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按《彖传》解诸卦而言及“时”“时义”“时用”者,《豫·彖》程传以为《豫》以下十一卦,若校如王肃本,则当为十二卦。

金景芳先生曾指出,《周易》中最重时、中、正、顺、应等几个概念,据以定吉凶之用的便主要是这几个原则,又指出其中以“时”最重要。作为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征,《周易》重变通,金老说:“《易》以时为贵”,“至言‘其道穷’者,则谓时当变通也”[2]。金老这里指出“时”之重要,在于它和“变通”的关系,即趋时变通乃救弊开新的有效方法。他在《易论上》较全面地论述了变通趋时之义,他说:“趋时之义,在《周易》中实认为是行动最高原则。综计《彖传》、《象传》、《文言》中用‘大矣哉’赞叹‘时义’者六,赞叹‘时用’及‘时’者各三,其余言‘与时僭行’者三,言‘与时行’者二,言‘与时消息’者一,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者一,言‘承天而时行’、‘应乎天时而行’者各一。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盖深有得于此,故不惮从多方面予以阐发。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确能指出孔子思想的特点。孔子自述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孟子说:‘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处则处,可以仕则仕,孔子也。’这‘无可无不可’和‘可以速则速’数语,正是时字注脚。《周易》占变爻本已具有变通趋时之义,但是经孔子阐述之后,更发展了它,丰富了它,使它遂达到更高的境地。”[3]金老于此以“时”为例,全面总结了《易传》中有关变通趋时之义的论述,甚为精辟中肯。我欲仅就《彖传》所见用“大矣哉”赞叹“时”“时义”“时用”的十二例,略抒体会,且以探讨“时”“时义”“时用”三者在易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