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为王
李嘉诚在经济危机中一直信奉“现金为王”的信条。尽管李嘉诚旗下的企业资产庞大,横跨多个行业,但是他始终遵循“高现金、低负债”的策略,以保有资金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
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不变应万变,往往会在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的时候就通过多种渠道快速回笼资金,尤其是对那些有可能贬值的资产要迅速清仓变为现金。一旦遇到市场行情变坏,就不会为无法套现而陷入窘境。李嘉诚对现金流的高度重视,业内流传甚广。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
在李嘉诚提倡的“高现金、低负债”的财务政策下,他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保持在12%左右。他的此项经营策略在“长实”的经营管理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长实”为防地产业务风险扩散,一直非常注重保持全部负债一定要小于流动资产,因此,“长实”对外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占其总资产的75%以上。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非流动资产的比例更高达85%以上。虽然李嘉诚实力雄厚、资产庞大,但是一直坚持保守的理念,曾经表明自己的投资理念:“在开拓业务方面,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要求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想求的是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之前,香港经济出现多年连续高速增长,楼市价格也一路飙升。对此,香港也推出一系列抑制楼价攀升的措施,从1994年4月到1995年7月、8月份期间,受到美国连续7次调高息率等因素的影响,香港楼市价格有所下降,住宅楼价下跌有三成左右,楼市进入调整阶段。李嘉诚旗下的“长实”主要从事的就是地产开发,为了应对外界的不利影响,在当年大幅降低了长期贷款,提高资产周转率,保证流动资产足以覆盖全部负债。1996年,香港经济形势好转,房价和股市都行情看好,“长实”的流动资产净值也随之大幅增长,而长期负债仍保持着先前的线性增长速度。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香港很多地产商身处困境,受困于现金流的断裂,动弹不得。而“长实”流动资产仍然大于全部负债,得以独善其身。
此外,在遭遇到经济危机时,李嘉诚注重自己旗下企业的相互支持,共渡难关。1997年,正值地产业市场高涨时期,和黄以现金55.68亿港元及发行2.54亿股普通股,获得了“长实”持有的70.66%的长江基建股权。对于“长实”来讲,和黄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得以摆脱资金匮乏的困境。当然,通过这次调整,“长实”持有和黄的权益增加了大概3.6%。
从能用于地产开发的现金流上看,“长实”的现金流并不宽裕,甚至有些紧张。在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长实”持有的现金应对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并非绰绰有余。因为如果扣除流动资产中物业存货的部分,“长实”的流动资产净值分别在1998年和2007年两个年份出现由正转负的拐点。
即使如此,“长实”仍然不愿意采取增加负债解决资金周转紧张的难题。其资产负债率一直没有超过15%。原因在于,李嘉诚对地产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分析,他认为香港的地产公司非常依赖于从快速的楼房成交中回笼资金。一旦楼市的成交量萎缩,企业不能快速地回收资金,就会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长实”的运作也受到“现金流”的制约。也正是介于这个缘故,即使遇到楼市低迷的市场行情,“长实”也往往采取低于竞争对手价格的策略加快资金回笼。
此外,李嘉诚对债务的控制还坚持把握总负债仅与地产业务的流动资产相匹配的原则,以便在公司能力可控的情况下承担风险,规避风险扩散到其他业务。正是基于李嘉诚的资金使用理念,“长实”经受住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当时银行对一般客户收紧信贷,但是“长实”仍成功筹措到银团贷款并发行被超额认购的票据,摆脱了资金困境。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来临,李嘉诚仍然是遵循他“现金为王”的投资理念。当李嘉诚敏锐地意识到市场行情开始走下坡路时,便展开了一系列的冻结资产、抛售地产和股票等策略快速回笼资金。
和黄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也非常谨慎、保守。提早偿还约142亿港元的债务,并在2009年6月底前,对其全部的投资项目进行审视,对于尚未落实的投资项目采取冻结的方法应对。
在冻结投资的同时,李嘉诚又采取大幅降价、抛售房产的方式来套现,以保证有稳健的财政状况。2007年就大幅度减持手中的股份,套现至少上百亿港元;2008年,在楼市低迷的市场行情下,李嘉诚旗下公司又几次密集抛售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地产,先是以44.38亿元价格出售了上海的世纪商贸广场的写字楼物业,之后又以均价下跌超万元的价格抛售御翠豪庭的高档公寓,同时在颇有些惋惜之声的情况下卖掉了位于黄金城道上的商铺;在2008年11月期间,李嘉诚在北京投资的首个别墅项目——“誉天下”,也采取实行“一口价”,以最低5.7折甩卖,加快套现。在2008年11月上旬,李嘉诚又短期迅速抛掉了中国远洋、中海集运及南方航空等H股的股份,减持的3只H股,套现资金达40亿港元。
“现金为王”的理念是李嘉诚能够在经济危机时,保证资金流动和企业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否持有现金是关乎企业在经济危机时的关键因素。因此,李嘉诚非常清楚、明智地意识到了这点,往往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套现。
虽然是迫于金融风暴而采取的抛售,但李嘉诚并没有亏本,只是利润空间缩小而已。以上海的两处楼盘为例,李嘉诚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和记港陆”在2008年5月,以44.38亿元人民币出售上海长乐路的“世纪商贸广场”写字楼物业给美国投资基金亚太置地,获利达21亿港元;御翠豪庭中地理位置欠佳的两栋楼房也仍是以3.5万元单价出售。下半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就开始下滑,李嘉诚在行情转折之前,成功地将丰厚的利润收入囊中。对于房地产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讲,在预测到行情即将开始出现转折的情况下,就应该果断抛掉,不仅能够赚取大量的价格剪刀差,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也能通过套现增加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防御可能出现的来自其他企业的资金挤压风险。此外,通过套现还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后抢占更大的行业份额。毕竟,一旦现金流被截断,其负面的影响就不仅仅是盈利减少,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现金为王”的投资理念◇
李嘉诚一贯坚持“现金为王”的投资理念。他曾经谈到,“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创造稳定的现金流是一些企业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
李嘉诚对旗下公司的经营理念也是坚持策略地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公司的负债率与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均处于低水平的负债状况。“长实”从1977年开始,非常注重降低企业的负债比率。经过多年努力,“长实”近年平稳地维持0.2~0.3的负债比率。与同行业相比,负债比率是比较低的。和黄的负债比率稍高,处于0.4~0.6。而与同行相比,也是处于明显的低负债率状态。正是得益于稳健的财务状况,不仅使得李氏的集团各子公司能够从容地应对经济危机的困境,而且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提升市场的竞争力,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先机。
李嘉诚对自己的秘诀并不避讳,他曾经谈到,“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创造稳定的现金流是一些企业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他旗下的公司一般都呈现出了稳健的财政状况以及低负债率的特点。李嘉诚在经济危机中密集套现的理由就是信奉“现金为王”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