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李嘉诚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育子心经:玉不琢,不成器

富家子弟往往容易被轻易划定到纨绔子弟的定义中,对此,李嘉诚内心也有担忧。他深知孩子若永远是温室里的花朵,必然不能承受风雨的考验。特殊的家庭地位若不配之以正确的引导,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惰性和优越感。他一早就考虑到,总有一天,在他翼下的两个儿子也会接触社会,面对各种人际压力和生活历练。因此,如何进行教育,正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投资规划。

李嘉诚最关键的教子之道,一是自小培养,从小灌输;二是言传身教,亲身实践。

儿子尚小,李嘉诚就常领他们去坐巴士,看路摊卖报的小女孩一边工作一边苦学,让他们在接触外界的过程中对豪宅外的世界有一定的印象和了解,让他们从小明白人世艰辛,必须努力打拼,认真踏实。

李嘉诚说:“虽然他们还小,但是我想早期启蒙教育会让他们从小知道父亲创业的艰难,学习父亲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进行教育就迟了。我所做的这一切其实只是想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和社会的一切。”

这种艰苦意识的培养,是作为一个富商对孩子寄予的高度期待。李嘉诚希望他倾力培养的两个儿子都能够成长为吃苦耐劳的人。他要让他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轻易就能完成的,任何显赫的成果都需要最不显眼的辛劳来换取。因此,李泽钜与李泽楷才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便时常让他们旁听董事局的会议,既进行了自小的商业熏陶,又能够让他们亲身体会自己成功背后的艰辛。会后,李嘉诚鼓励孩子提出疑问并耐心答疑,为兄弟俩的早期商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两个儿子在对他工作的观察中,也越来越能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李嘉诚认为,家庭的经济基础越好,孩子就越容易重心不稳,越容易被生活的残酷打垮,因此他希望他培养的两个儿子,能够像他一样,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生活中有充分的独立性,面对困苦更要有不认输、不气馁的进取精神。

生活上,李嘉诚又与其他富商不同。为了他坚持的艰苦教育,他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就从来没有用私家车接送过他们,而是要求他们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挤电车上学、回家。他的目的在于,通过与一般家庭一样的生活体验,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戒奢从简、不肆意追求高品质生活,并且坐电车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各类人群,能够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和阶层的人们的特征,令他们透过一个小窗口看到就业的艰辛。由此,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才能够成为懂得体恤和同情的商人。

另一方面,李嘉诚自身受正统教育、国学影响很大,他主张,国学教人做人,是中国人最珍贵的经验和智慧财富。因此,每逢周末,他一定会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补课,让他们接受国学思想的熏陶。李嘉诚回顾说:“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的那种,解释给他们听,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为止他们未必看得懂文言文,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有了这些教育的基础,等到两个儿子读完小学和中学,李嘉诚就对他们放心多了。李嘉诚早年失学,很希望孩子们能接受最先进的教育,兄弟俩都曾就学于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学校。后来,他又在贸易中深感西方国家思想和教育的先进性和开放性,便决定让两个儿子出国留学深造,一方面希望他们能接触更多思潮流派,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希望他们有独特的看待外围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并且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要知,博学必然关键,开阔眼界更是重要。他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只知埋头苦读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立足社会的人才。

两个儿子在大学毕业后,李嘉诚又让他们各自在加拿大自主创业,以自我证明。尤其李泽钜在物业发展的问题上遇到障碍时,李嘉诚只是完全地放手让儿子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处理。由此,李泽钜通过锻炼,还未出师就已树立对创业的信心了。

西方观念的植入和教育的影响,使得李泽钜成为有修养、扎实肯干、为人低调的商人,也使得李泽楷成为一个锐意进取、思想前卫、创新的青年,迅速地由一名小职员成长为仅次于父亲的香港第二大富豪。

在言传身教这方面,李嘉诚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品格和精神的培养。

他固然爱儿子,但他从不对他们过分宠溺。他认为,所谓教育,教的是人,育的是行,真正能够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是良好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切不能依赖于家庭。他给两个儿子树立勤能补拙和艰苦朴素的思想,告诉他们对己要严格,对人要大度,对己要节俭,对人要慷慨。赚钱的意义在于将辛苦所得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用来大肆铺张浪费。当时已是巨富的李嘉诚,日常的生活中不拘小节,不讲排场,穿着简单,住着三十几年前的房子,丝毫没有富人的架子。但也因此,李泽钜和李泽楷两兄弟,小时候是拜父亲“所赐”,吃了不少苦。不过如今,他们确实对父亲十分感激。因为磨难不仅仅教会了他们怎么克服困难,更丰富了他们的经历,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兄弟俩在创业后仍旧时常记起父亲的两句话:一是为人要勤,要不断进取,等候机遇;二是为人从俭,对人慷慨,对己要随性一些。他们少时常常看辛苦工作一天回家的父亲仍继续独自学习。虽然父亲因家境原因而失学,没能完成学业,但他清醒地认识到,成功需要深厚的积淀,因此即使他获得巨大成功,仍旧不忘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这一切,两兄弟耳闻目睹,深受影响。因而多年以后他们亦被唤作“工作狂”,也就不奇怪了。

他最可贵的,应是正直诚信的品格。李嘉诚在商界获得大众的认可,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君子品行,为人讲诚恳,待人讲信义,加上他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体恤,使他广泛地受到好评。李泽钜和李泽楷也是如此,这同样是言传身教的显著成效。

对于李嘉诚来说,文化的教育固然重要,但都必须建立在品格端正、作风君子的基础之上。谦谦君子、大家闺秀都不是口说便可,而是一步步实践教育出来的。这一思想源于他自身的经历。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逝世,李嘉诚含泪前去买坟地安葬父亲,遇到卖地的客家人。李嘉诚将钱交给他们后,要求要去实地看看。卖地的俩人看李嘉诚不过一个毛头小孩,以为正好欺骗,趁机赚上一笔。偏偏李嘉诚又听得懂客家话,两人用客家话商量时,李嘉诚才震惊被骗——将卖给他的地,竟是埋着别人尸骨的坟地。他想,父亲一生磊落,让他安葬在此地,该是多么屈辱,直恨那些卖地的人黑心。他便说这地不要了,他另找卖主。钱没退回来,还深受教训。年纪尚轻的李嘉诚,在那时,就深刻体会了社会的复杂性,这事倒提醒了即将走上社会的他,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面对正直的信义和金钱的利益,一定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做一个正直的好人。

多年来李嘉诚凭借这一信条在商界打拼,30年发家,坚信“无信不立”,用真正君子的品行打动了众人,也树立了在商界不可推翻的地位,受到大家的尊敬。

正是这样身兼多职的父亲给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才有了后来的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谨记父亲给予他们的句句教导。他总说做生意如做人,正直的人才是真君子,守信义的生意才能得到尊重。李泽钜曾说,兄弟俩最感激的就是从小父亲给予他们的最严格的教育,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更难得的是如何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李嘉诚每每谈及教育子女,总要提到如何做人的问题,他坚信“诚恳”和“信义”是人生的永恒教条,不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中。他说即使是如今儿子都大了,他还是总要时时提醒他们坚守这两点。直到现在他都还记着少年时候母亲的教诲,可见父母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因此必须首先自己做到最好。

在李泽钜的记忆中还保留着一件事,也是这件事曾经令他对父亲的教诲深思良久。有一回刮台风,李嘉诚见窗外有两个菲律宾工人在锯家门前被刮倒的树,两人在风雨中已经浑身湿透,李嘉诚立即让儿子去帮忙。李泽钜说,他每想起这件事,父亲教育他们的话就如同仍在耳边。“父亲教育儿子,职业平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人在社会,任何职业地位的人都要尊重。他很清楚在他生命中对他比较重要的事情,他会将钱用在这上面,比如帮助那些不幸的人,捐资医疗教育事业。只是他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虽然我们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简单,但简单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多年的教育确实让他读懂了父亲。

◇李嘉诚的教子艺术◇

为什么不能留遗产给孩子?李嘉诚的回答是:“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那么,李嘉诚是如何教子成才的呢?

figure_0142_0024

尊重别人的同时,李嘉诚更是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在李泽钜看来,李泽楷17岁时选择的电脑工程专业显然是有违父意的,但李嘉诚知道路是孩子自己选的,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负责,因此,他尊重小泽楷的选择。并且事实证明,这种尊重收获的兴许是比预计更好的结果。李泽楷凭借自己热爱的专业,以高度投入的工作精神,创出了辉煌的业绩。

多年教育的成果得到回报,李嘉诚愈加坚信,为人父母需要给予孩子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和顺从性的宠溺,而是多年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授之以立世的根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