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流动在身体中的河流
人体的十二经脉又被称为“十二正经”,可以说是经络的主干线,它就像人体中的河流,连接着五脏六腑,并滋养关全身。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于一个脏或一个腑。故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一般来说,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下面,我们就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开始,对它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的了解。
1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头面分布: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躯干分布: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的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四肢分布:四肢内侧为阴,外侧为阳,各分三阴三阳。上肢内侧面前缘及大指桡侧端,为手太阴,内侧面中间及中指端,为手厥阴;内侧面后缘及小指桡侧端,为手少阴。次指桡侧端至上肢外侧前缘,为手阳明;无名指侧端至上肢外侧面中间,为手少阳,小指尺侧端至上肢外侧后缘,为手太阳。下肢外侧前缘及次趾外侧端,为足阳明;外侧中间及第四趾外侧端为足少阳,外侧后缘及小趾外侧端,为足太阳。大趾内侧端及下肢内侧中间转至前缘,为足大阴;大趾外侧端及下肢内侧前缘转至中间,为足厥阴;小趾下经足心至下肢内侧后缘,为足少阴。
2 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手足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手足阳明与太阴为表里。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交接,并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相为表里的经脉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如手太阴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属大肠而络肺;足少阴属肾络膀胱,足太阳属膀胱络肾等。
3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其次序是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并依次为:经鼻翼旁流注于足阳明胃经,经足大趾端流注于足太阴脾经,经心中流注于手少阴心经,经小指端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经目内眦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足小趾端流注于足少阴肾经,经胸中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经无名指端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经目外眦流注于足少阳胆经,经足大趾流注于足厥阴肝经,经肺中则流注于手太阴肺经,完成一个循环。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