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精选(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同花顺的商业模式与困局

当年易峥是从个人投资者的股票交易行情系统入手,打开市场,树立品牌,培育顾客,之后建设同花顺金融服务网,提供广泛全面的金融资讯,进一步推进品牌渗透和市场推广,取得了快速发展。同花顺目前的业务形成“三驾马车”的格局。“证券行情和交易系统服务”是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最稳定的业务之一,也是同花顺的传统业务。证券公司通常会选择1~3家企业的产品作为营业部及网上交易的系统平台。目前市场上的主力企业数量很少,有通达信、钱龙、大智慧等,同花顺无论在市场覆盖率(合作证券公司的数量)还是收入方面均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金融资讯和数据信息服务”是目前行业内收入规模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业务,该领域的主要竞争者均有各自特色,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同花顺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排名一直位居前三。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研究报告》,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公司包括:东方财富、金融界、大智慧等。其中在针对机构客户和证券公司的数据服务市场上,同花顺作为后进入者,在近几年以机构客户为主要的服务对象,2010年推出针对机构客户的iFinD产品,采取免费试用的方式进行推广,并利用强劲的价格优势努力在证券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中分得一杯羹,成功打破了由竞争对手万得垄断的数据库市场。“手机金融信息服务”业务的增长十分迅速。相对于行业内其他细分业务领域,手机业务在国内处于更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其未来发展潜力正在吸引各企业大力发展或筹备推出该类业务。近几年同花顺个人手机金融信息服务业务增长迅速,同花顺股份不仅业务可覆盖到绝大部分手机用户,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唯一一家同时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展开合作的金融信息服务商,而且其产品功能也较其他厂商更为全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尽管同花顺在现有的三大业务板块上,都取得了行业内很强的竞争地位,但目前整个行业已进入了白热化竞争时代,如果同花顺不能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就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易峥一直在思索下一步往哪里走的问题。他意识到,当今的金融服务龙头企业,都是一手握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一手握着庞大的信息资源,同花顺也必须在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易峥与各种渠道的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它们获得大量资讯,然后通过编辑和推送为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信息。易峥从不吝啬公司的研发投入,公司不断开发搜索和信息抓取技术,将资讯中的特定数据数字化,从而得到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存储建立数据库,从而提供相应的搜索功能,通过解读和分析资讯和数据,以量化交易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咨询和建议。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同花顺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企业赢得了品牌价值和业务发展的双丰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基因,鏖战商场的牌路似乎逐渐清晰。

其次,在信息载体的开发上,对互联网领域具有极佳敏感性的易峥意识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同花顺来说可能是一个发展的绝佳契机。如今每个人口袋里都揣有一部手机,每台办公桌上都放有一台电脑,每间办公室内都拥有一个大型局域网。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总量的变化还导致了信息形态的变化——量变引发质变,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更是要被数据淹没了。谷歌公司每天要处理超过24拍字节(PB)的数据,这意味着其每天的数据处理量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上千倍。Facebook每天更新的照片量超过1000万张,每天人们在网站上点击“喜欢”(like)按钮或者写评论大约有30亿次,为Facebook公司挖掘用户喜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线索。

易峥在看到行业发展趋向的同时,也意识到行业中共同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数据供应商对证券信息经营实行数据许可经营带来的困局。公司当前生产经营中使用的证券信息均取得了上证所信息公司、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和香港交易所信息公司等机构的授权,如果公司没有按协议约定提出展期或换发许可证的申请,或者上证所信息公司、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或香港交易所信息公司等对证券交易专有信息的有限经营许可政策发生变化,如增加或减少专有信息的许可品种、增加或减少被授权的金融信息服务商、改变信息服务商有关资质要求等,则可能影响公司现有产品的经营。二是行业内竞争企业之间数据的同质性问题。同行企业都依赖于共同的数据供应商,比如,都是以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导致多个竞争对手的数据提供、数据生产和数据分析的相似性。这必然会导致同行之间陷入同质、无序竞争。目前万得、同花顺、大智慧等同行之间产品和服务同质性确实很高。同花顺要走出同质竞争的“泥潭”,究竟突破在何处?三是还面临数据保密性的困局。目前,包括同花顺在内的同行企业是基于客户行为的大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和产品服务创新。那么,如何保证在不侵犯用户隐私或不暴露机构的商业机密的前提下进行这些数据挖掘和创新呢?一旦数据获取方式、内容、管理等环节出现失误,或与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则产生冲突,就会对公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导致损失。四是行业内产品和服务模仿非常快,竞争白热化。由于行业特点,国内法律系统在金融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知识产权问题在金融服务业中一直乱象丛生。比如,从2004年深圳市汇天奇电脑有限公司状告广州博庭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被告的“飞狐”分析软件涉嫌抄袭原告的“分析家”软件——开始,陆续有天相诉万得、彭博诉大智慧等一系列纠纷。如何解决新业务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调整自身商业模式的同时怎么处理日益频繁的行业内纠纷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