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点亮校园生活:2016年浙江省中小学校园微电影优秀作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校园微电影创作攻略

浙江传媒学院 王翎子

“从印刷文明进入影像时代,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相对于印刷文化而言,影像艺术是浅薄的,它调动观众最原始的感官体验去解读周遭世界。而与长电影相比,微电影对摄制者的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微电影的创作打破了文字语言的叙述逻辑,提供了对外界和内心重新审视和反思的新视角。

《微电影点亮校园生活》一书选取了“2016年浙江省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大赛”中的16部优秀作品为创作基础,融入剧本创作者感悟,演职人员独白,为你呈现那些与“友情”、“亲情”、“奋斗”、“梦想”有关的成长故事。也许,你会和我一样被这些真实的故事所触动,从而尝试用影像去抒发自己的经历与情感。

首先要强调的是,对于长期接受传统书写教育的学生来说,要想创做出一部真正好的微电影作品,以下的攻略,只是冰山一角。你学会它们,只相当于戴着游泳圈在小池塘学游泳而已。如果想在大海中畅游,你需要在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等方面有深厚的修为。这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

现在我们就套上游泳圈开始练习了。我无法面面俱到地告诉你怎么做会更好,我会更多地告诉你需要避免的常见错误。如果这些错误你都巧妙地避开了,你的第一个作品就已经成功了。

一、寻找伙伴 组建团队

微电影创作需要团队作战,它一定不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你的团队需要有一个导演、一个摄影师、一个后期制作,这是最基本的配备。更强大一点的团队,还有灯光师、道具、场记等等。

导演负责整体拍摄的统筹。摄影师负责掌控摄像机,一个大团队,摄影师可能不止一个,因为摄影机可能不止一台。但如果是学生团队,我建议只用一台摄影机,也能拍出很好的效果。两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可能会出现两部机器画面颜色有差异的问题,一般两台机器以上同时拍摄,是需要统一调试的。

后期制作需要熟悉画面剪辑的技巧,如果团队中没有这样的高手,不如直接让摄像师兼任,或者导演兼任,否则无法很好地表达摄影师在拍摄时的想法,以及导演创作影片的目的。

灯光师不一定需要时刻打灯光,而是需要懂得补光。即使在自然环境已经很明亮的情况下,往往也是需要补光的。光线不够是拍摄的大忌。

道具,要有很好的美术功底,负责拍摄中服装道具的选择。

场记,负责记录每个镜号。

当然,此外你还得有一定的经费。

二、选定故事 改写剧本

首先你得有一个好剧本,它应该是一个完整、有趣、有主题、有想法的故事。你可以自己写剧本,也可以用现有故事、小说改写成你的微电影剧本。建议你选简洁明快、故事性强、一波三折的文本,如果故事本身就不吸引读者,那么无论是文字表达多好,拍成影像的美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你也可以用真人真事,但仍然需要改编,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注意的是,你选择改编的文本,一定得有故事,不能是散文。选择散文本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

影像表达是直观的,对于表达抽象的情感,它不占优势,所以尽量不要选择有大量心理描写、情绪描写的文本来改编成你的剧本,否则用镜头可能会拍不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有同学认为,可以用旁白,让主角讲出自己心中所想。那我猜这部电影会比较沉闷,试想一部电影里主角一直喋喋不休地讲话的场景。

教大家一个小窍门,你读的文本,是否能在你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如果是,这就是个适合拍电影的本子。

比如大家熟悉的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诗,你可以把它拍出来。

而“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这种情绪,当你改写剧本或者动手拍的时候,可能就相当尴尬了。它需要重新组织画面逻辑,这对于大导演自然不在话下,对于你却是很大的挑战。

改写剧本,需要按照不同的场景发生的顺序来写,每换一个场景,就重新写一个序号。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小陈转学记》微电影剧本

1.日 内 教室

教室门牌镜头,一个戴眼镜、穿着正统的年轻男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移镜头。

小朋友们正在齐读诗词。老师点了小陈的名,起来解释字或句。顽皮的男生站起身,迷惑地抓脑袋。

老师示意下一个。

镜头拉出,教室外景,明晃晃的阳光突然很刺眼,转场。

2.日 外 操场上

明晃晃的阳光下,小陈的父母正在操场边的小路上和教导主任交谈。

身后的教室里还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小陈妈妈:“老师,小陈这学期想转学”。

这里,“日”是表示白天拍摄,“夜”是表示黑夜拍摄,“内”表示室内拍摄,“外”是表示室外拍摄,有了这样的剧本,你就可以把白天的戏集中在一起拍,把同一个室内场景的戏集中在一起拍摄,不容易混乱。

剧本需要给你的团队每人一份,这是保证团队中的所有人明确整个电影脉络的指南,团队达成一致想法,才可以互相配合。另外,剧本不是一成不变,在你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可能会做反复修改。

三、团队编写 分镜脚本

撰写分镜脚本,往往是很多新手忽视的步骤。撰写与否,也是学院派的正规军(专业院校学摄制的同学)和散兵游勇(没有专业学习过摄制)拍片的差异之一。这是把文字变成画面的过程,要求根据剧本,构想画面,然后把每一个镜头是怎样的,都一一写下来。这一步对于新手非常重要,它是把文字语言变成影像语言的步骤。一些知名的导演,甚至请画师,把每个画面精心地画出来。也就是说,没有开始拍摄以前,这部电影会是由怎样的画面构成的,你已经胸有成竹了。

我们仍然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个场景,做一个分镜脚本。

需要注意的是,分镜脚本不是导演或者编剧来写的,而是和摄影师、后期制作等团队共同商讨后决定的。分镜脚本是让一部影片经过团队多人的共同参与合作,最终还能符合导演的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当然,和剧本一样,分镜头脚本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可能经历多次修改。

《天净沙·秋思》分镜脚本

*如果有特殊注意事项,可以在特效的右侧另设一列“备注”。

四、挑选演员 开始排练

根据你的剧本,你要开始挑选适合的演员,并在正式开拍前,提前让演员开始排练。

挑演员,不是选美,演员应符合影片里的人物形象。

演员怎么才算演得好?就是,不要表演。越真实,越动人。电影和舞台剧对演员的要求区别很大,电影演员要演得不露痕迹。往往没有表演经历的孩子,反而演得很好。

五、做日程表 正式开拍

开拍前,一定要做好拍摄日程表,包括几天拍完、每天拍哪些内容。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来拍,但做拍摄日程表的作用是,把剧本里的相同场景的戏,都集中到一个时间拍完。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也会为你节省经费。

这时候,场记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场记就是记录电影拍摄顺序的人,把几月几号,拍摄了第几场,哪些内容,拍在哪个内存卡上,都记录下来,以免出现漏拍,或者素材混乱的情况。

六、整理素材 剪辑成片

有很多新手认为,拍摄完了,大功告成,学着大导演的样子,开始“杀青”,但是别高兴得太早,整个影片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剪辑。

很多时候一部作品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剪辑的好坏。影像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可以通过蒙太奇艺术,通过不同镜头的组接,表达完全不同的情感,而不同镜头的组接,所产生的感观冲击力,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一个女孩很伤心,你未必要拍她使劲哭泣,她沉默呆滞地坐在门边一动不动,接下来的画面是门前一朵被雨水打湿的,掉了花瓣的花朵的特写,这样的镜头组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欲哭无泪的心情。

关于剪辑技巧。你可以去读像《视听语言》这样的书籍来补充相关知识。

剪辑最重要的,就是用镜头讲故事,如果你还停留在用旁白或者人物对话来讲故事,那基本是个不成熟的影片。

拍摄的时候,尽量多拍,而剪辑的时候,切记两个字,舍得。不要因为是你拍的,就不舍得抛弃,用五个镜头能表达完的,不要用十个镜头。

如果你把拍摄的镜头全部用了一遍,那么你的影片已经失败了——要么是镜头不够丰富,要么是剪辑太拖沓。十个、二十个镜头中选一个剪辑进最后的影片里,这样的比例都不算奇怪。

你要记住,镜头语言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可以用一分钟的镜头语言,讲完“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故事。你拍的微电影,魅力也正在于此。

七、通览全片 反复修改

很多电影正式放映前都有试映,你的微电影也可以做个试映会。在你的影片剪辑完成之后,你可以多请一些朋友来观看,给影片提意见和建议,往往他们能看到你看不出的问题。作为一名新手,要做好重新剪辑和补拍的准备。很多优秀的微电影,都是这样反复打磨出来的。

这时你要判断你的微电影的好坏,可以直接地从两点来判断。一是,观众们看懂你想讲的故事了吗?二是,观众们产生情感共鸣了吗?如果这两点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已经成功了。

这篇简短的攻略,和在专业的艺术院校学习微电影创作技巧比,这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模仿,犹如花拳绣腿,后者是打通任督二脉。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微电影人,还需要全方位的提升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