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怪圈:成为洞察人性的聪明投资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凭直觉的肠胃科医生

纽约市一位名叫克拉克·尼尔森·哈里斯(Clark Nelson Harris)的肠胃科医生买入了凯斯纽荷兰环球公司(CNH Global N.V.)的股票。这是一家生产农业设备和建筑设备的公司。之前,这名医生为了买入一只股票,通常会事先做足功课。但这一次,当一位朋友问他为何断定该公司的股价会上涨时,他却承认说自己对这家总部位于荷兰的公司几乎一无所知。住在城里的医生对农用拖拉机、干草压捆机、推土机或挖土机一窍不通,但他偏偏喜欢这只股票。哈里斯医生解释说,该公司的股票代码(CNH)与他全名的首字母组合是一样的。他愉快地承认,这就是他买入这只股票的原因。当被问及是否有其他投资理由时,哈里斯医生回答说,我只是感觉不错,仅此而已。To protect his identity, I have changed the doctor’s name; but the story is true. In related research, psychologists have shown that people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buy consumer products whose brands contain the same letters as their own names. Even more remarkably, people are more inclined to marry someone whose initials are the same as their own. See John T. Jones et al.,“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Js ... ,” JPSP, vol. 87, no. 5 (Nov. 2004), pp. 665–83; Michael J. Cooper, Orlin Dimitrov, and P. Raghavendra Rau,“A Rose.com by Any Other Name,” JF, vol. 56,no. 6 (Dec. 2001), pp. 2371–88; Gregory W. Brown and Jay C. Hartzell,“Market Reaction to Public Information,” JFE, vol. 60, nos. 2–3 (May/June 2001), pp. 333–70;JZ e-mail interview with Gregory Brown, Nov. 15, 2001; Yahoo!Finance message board for KKD, Oct. 2, 2002 (message number 59863), and July 15, 2003 (message number 69986).

凭借直觉做财务决定的人可不仅仅是这名肠胃科医生。1999年,计算机读写公司(Computer Literacy,Inc.)的股票在一天之内暴涨了33%,这完全是因为该公司将名称改为听起来更时髦的“肥脑网”(FatBrain.com)。在1998年至1999年期间,美国就有许多上市公司在其新名称中加入“.com”、“.net”或“Internet”等字眼,使其股票业绩很快比科技行业的其他公司高出63%。

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股票刚上市那几年,其股价几乎丝毫不受重要商业因素的影响,比如,即便新建了一个球场,也不一定能影响其股价。但这个球队在前一天晚上的比赛中是输还是赢,则会严重影响其股价涨跌。至少在短期内,其股价并不是由收入或净利润等基本面因素决定的。相反,它是由体育迷们关心的事情驱动的,比如前一晚比赛的比分。

其他投资者甚至比哈里斯医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球迷更依赖直觉。2002年末,一位交易员在网上解释为何购买了卡卡圈坊(Krispy Kreme Doughnuts Inc.)的股票时说:“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老板以每个6美元的价格为整个办公室买了30打甜甜圈……嗯,真是太棒了,甜甜圈千万不能和咖啡搭配着吃,不然就暴殄天物了。今天要多买点这个公司的股票。”另一位网友在该公司的在线留言板中宣称:“这家公司的股票将会飙升,因为这些甜甜圈非常好吃。”

这些判断的第一个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由直觉驱动的。购买这些股票的人没有分析基础业务,相反,他们依赖一种直觉、冲动或预感。这些判断的第二个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错误的。凯斯纽荷兰环球公司的股票业绩自从哈里斯医生买入之后一直低于市场大盘,肥脑网也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而存在,许多网络公司的股票跌幅超过90%。在1999年到2002年之间,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股票在休赛期带来的回报比赛季还高。卡卡圈坊公司的甜甜圈虽然依旧好吃,但其股价跌去了大约3/4。

这种想法也不是天真的个人投资者所独有的:一项对250多名金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超过91%的人认为,在评估一项投资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事实整理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Robert A. Olsen,“Professional Investors as Naturalistic Decision Makers: Evidence and Market Implications,” JBF, vol. 3, no. 3 (2002), pp. 161–67; Malcolm Gladwell,“Blowing Up,” The New Yorker, April 22–29, 2002, p. 162; Malcolm Gladwell, Blink(New York: Little, Brown, 2005), p. 14.投资组合经理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他们对某只股票的直觉是否正确,专业交易员们经常根据自己的直觉每天开展数十亿美元的交易。而据报道,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管理者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甚至曾经在背部疼痛时考虑过抛售手中的股票。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Blink)一书中宣称:“快速做出的决定或许和谨小慎微、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一样好。”格拉德威尔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但说到投资,他的论点是非常危险的。在合适的条件下,比如决策环境和决策规则简单而稳定时,直觉的确可以催生惊人的决策速度和准确的判断。不幸的是,决策环境和决策规则(至少在短期内)可能非常复杂,而且非常不稳定。比如,债券在一段时间内表现良好,但你一买入,它们的回报率就变得很低。再比如,你手里的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在你卖出之后,它的价值就翻了一番。在金融市场的疯人院里,唯一适用的规则似乎是墨菲定律,即任何可能出错的事情都会出错。不仅如此,这条规则还存在一个魔鬼般的扭曲现象,那就是,这些错误往往在你最不想出错的时候接踵而至。

格拉德威尔承认我们的直觉经常会误导我们。在股市引发的最令人痛苦的诸多反讽现象中,有一点是最显而易见的,即你对一项投资判断错误的信号之一,就是你的直觉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通常情况下,你越是确信自己的直觉会给自己带来巨大回报,你越可能损失更多的钱。

在一个由这些规则管理的游戏中,如果你所做的只是在眨眼之间做决定,那么你的投资结果将会很糟糕。直觉在投资中扮演着合理的角色,但它应该是从属性的,而不是主导性的。当然,你可以让你的直觉更好地为你工作,而无须仅仅依靠直觉来投资。最好的财务决策是利用你大脑的双重优势,即直觉和分析,或者说感觉和思考。本章将向你展示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