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面试究竟在面什么
阿聪的陷阱面试题
扶了扶眼镜,我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阿聪。他阳光、朝气、踌躇满志。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将会成为他的导师,带他一起完成手头的项目:将一个短视频业务的日均播放规模提升四倍。
“阿呆老师,您给我安排点什么工作呢?”阿聪迫不及待地问。
“走,我们先去喝杯咖啡,边喝边聊……”我起身,带着这个踌躇满志的小学徒一起走进了楼下的咖啡厅。
“阿聪,你对面试过程中哪个问题印象最深啊?”我问道。
“国庆前夕,如何进行国庆期间的特价机票推广。”他回答道。
“那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
阿聪显然很有信心,开始侃侃而谈。
“题眼在于国庆和机票。围绕国庆这个时间点,大家往往是回家和旅游诉求,我会针对白领、家庭、学生、单位团体等不同出游对象分别进行用户画像研究,然后制定对应的推广营销策略。比如,白领平时工作忙碌,消费特点是……我针对白领的推广策略是……最后,我们可以为购买机票旅行的顾客额外提供一条龙的配套服务来提升顾客体验,比如,附加酒店的预订、旅游路线的预定,等等。”
等他说完了这一通,我眼前的美式咖啡刚刚好降到适宜的温度,我故作前辈的姿态,悠悠地问:“你说得都没错,但是我补充两点:对于运力资源来说,国庆是一个供给远小于需求的时间点,为什么会出现特价机票?对于用户端来说,大多数旅行安排是有前置的出行航班规划的,那么在国庆前夕释放出的特价票针对的是哪些人?”
接下来是安静,连咖啡机蒸汽阀“吱吱”的声响都听得一清二楚。
我补充道:“没错,这是一道陷阱题。除了常规的用户分析、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转化策略以外,这道题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追溯平台和服务提供方的意图:是谁发起的打折,为什么会发起打折,去哪里的机票打折。
“是航空公司发起的打折吗?那究竟是哪家航空公司、哪条航线的机票在特价打折?是否正好是对应地点的出行淡季?
“是差旅平台发起的打折吗?那么它是否想以这个方式作为噱头来借势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类似‘双十一’免费清空你的购物车?
“用户购买的并不是特价机票,而是性价比更高的到达特定目的地。围绕特价机票的目的地进行包装,才能更好地激发出用户的出行欲。”
“在现实工作中,产品经理都很难有机会像一些理想化书本中所描述的那样,承接一个天马行空的开放性题目。我们更多在做的是命题作文:带着公司意图和既定假设与约束,寻找产品同用户需求的结合点。”
“你的回答不能说错,但是不把出发点搞清楚,很可能就跑题了。”我说道。
聪明如他,若有所思。
产品经理面试的考查点
不同于研发同学的面试可以直接通过编程算法题目见真章,产品经理的面试更多的是以聊为主。究竟聊什么呢?聊阅历,聊思路,聊判断。
对于有三五年经验的产品经理而言,自己做过的项目就是最好的简历和背书。由于互联网圈子很小,所以稍微打听一下就会知道对应产品经理的工作能力、对项目的贡献,团队内和跨团队的口碑等。所以,对于资深产品经理的面试,往往不会只聊是什么,而会探讨为什么。一方面,会交流对原有业务的思考与总结,讨论各种可能性和优化空间;另一方面,会探讨对于新业务和新团队的理解和要求。
对原有业务的思考,主要考查的是产品经理的思考深入程度:在空间维度上,对于行业的理解和自身业务的定位;在时间维度上,对于产品不同阶段的拆解和划分,回溯业务发展过程后的复盘。
对于新业务和新团队的理解和要求,更多的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也许应试者的能力和过往经历没问题,但是大家的工作方式不一样,对于新业务的预期不一样,会造成无法融入团队、无法发挥出最大优势等问题。
对于没有丰富经验的产品小白而言,由于没有负责过大项目,做的很多事情都偏向于执行,所以面试中并不会过多纠结过往的项目(行业认知),更多考查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遇到挑战时的应对和分析。对于问题的回答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试者能够展示出自己是如何拆解问题、做重要优先级划分的,并争取做到逻辑自洽。
通常,面试官会揪住你回答中一个不太严谨的点进行深挖,去探讨这个点上的各种可能性。请明白,面试官如此举动并不是在为难你,而是希望看到你在被质疑、被挑战时的情绪反应,遇到问题后的拆解和处理方式。自圆其说也好,迭代改进也罢,重要的考查点始终在答案之外。
以常见的一些面试题为例,我们可以站在面试官的角度,看一下这些题目想考查什么。
1.你觉得什么是成功的产品?
绝大多数应试者会反馈C端的用户规模和用户价值,但是很可能会疏漏产品的生态价值(如给B端服务供给者提供了生存空间)和产品对于公司的盈利价值(如工具性产品如何盈利变现)。
2.你最近在使用什么App?你喜欢什么App?请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装这个App。
试图了解应试者的好奇心和分析力,有没有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索新App;有没有从产品经理的视角去分析一款App内提供的服务,比较它和其他App的异同点。
3.怎么估计一个商场、机场的人流规模?
试图考查应试者的数理分析能力,落点在于数据的收集、采样和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方式。
4.为什么选择投递这个职位?
试图考查应试者对于职位和业务的理解,是否做过充分的前置调查。我们经常会在面试中看到对于目标岗位不甚理解的应试者,他们希望的或许只是一份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