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其他领域的早期计算机应用
纺织工业部于1986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纺织工业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时指出,以推广微型计算机管理应用为重点,同时在机电一体化、服装设计CAD、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了成绩。
一、自动控制
纺织工业很早就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采用传统的模拟控制器,主要是化纤企业和印染企业。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采用数字化技术,尤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引入,控制精度高,控制灵活方便,提高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
保定化纤厂为黏胶长丝生产过程开发研制了计算机控制系统,1984年在8号黄化机上投入现场运行。该系统采用MC-80单板机,开发了温度检测装置、控制接口和程序系统,并采取了一系列抗干扰措施,提高可靠性,以保证系统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经过长时期连续生产,工作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在要求高可靠性的类似化工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但是该系统还只是控制单机运行,功能还有待作进一步改善。
平顶山帘子布厂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对纺丝工艺的温度、速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用单板机分别对纺丝卷绕自动切换,帘子布附胶量、成品检验等方面进行自动控制,有效地控制了产品质量。
在印染厂,开展了多台染缸计算机程控、碱浓度在线检测、喷液印花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如郑州印染厂研究将单板机用于光电整纬,利用检测到的光电信号控制执行机构来校正印染布的纬斜。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在此期间,国外服装CAD系统开始引入,国内如航天部710所等单位也进行相关研究;印染测配色系统,印花图案CAD、提花纹版CAD、织物组织CAD、印染激光照排系统等也有应用;机械CAD的开展与国内其他机械行业保持同步,开展纺织机械关键部件的设计,如圆纬机曲线三角、静电和气流纺纺纱杯合理设计、凸轮计算和设计等。如郑州第三棉纺织厂(简称郑州三棉)采用微型计算机对织物组织进行辅助设计,由过去一个月后看到织物图,到10分钟内就可以得到,有“立等可取”的效果。这些大部分引进的纺织CAD系统,可以快速、便捷开展产品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还能帮助、启发设计工作者进行艺术创造,以适应消费者的要求,因此受到企业的极大关注,起到了启蒙作用,为日后的CAD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除了服装CAD应用较好外,其他应用效果都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一些软件在当时技术上不成熟,或对设备要求较高,不易推广;其次,应用企业缺乏既懂设计工艺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对软件的消化吸收工作做得不够;还有,国内企业应用基础不足,如测配色系统,因国产染化料的色差大而影响使用效果等。
三、机电一体化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机电一体化开展较早,在新型纺织机械上普遍采用了一些机电一体化技术。比如自动控制技术、驱动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应用计算机技术后,机电一体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如对粗纱机、浆纱机采用计算机控制多电机分步传动、整经机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开始了对自调匀整装置、纱线张力检测装置、织物自动检测装置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