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做什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意志力:一日之计在于晨

如果这个世界是夜猫子的天下(比如像雷尼蒙德那样的人,他说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在早晨5点左右起床了),那么我希望时光可以倒转,让我回到大学读书的年代。那时我在深夜里给酒吧打零工,一直干到下半夜一点钟,回去之后还得看书学习。毕业后我在“今日美国”(USA Today)报社找到了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作息使我不得不应对早晚班的交通问题。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在晚上从事创作活动。那是一个人的习惯,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偶尔选择在这个时段开展工作。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这本专门讲述成功者早餐前做什么的书,其大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在夜幕下的咖啡馆里创作完成的。

然而,在目前的人生阶段里,我不仅需要照看年纪尚小的孩子,而且从事着一份经常需要加班的工作。所以,如果要创作好这本书的话,我就必须在时间安排上使出浑身解数。我不得不安排出更多的时间来照看小孩,还要对这些小祖宗们有求必应。实际上,他们的要求一点儿也不过分,只是希望我在工作之余可以多陪陪他们。结果这么一来,我就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专心工作了,更不要奢谈什么健身锻炼或其他追求。

于是,我便开始意识到早晨领先一步的好处。每个星期都有168个小时,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小时都同样适合做任何事情。为了写好这本《168个小时》(168 Hours)的书,我开始对自己的时间做跟踪记录,从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一有空就把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我观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日常的工作时间里,上午有一段个人效率的“爆发期”。在那段时间里,我可以在单个项目上集中作业9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而在余后的工作时段里,我就很容易分心走神。因为我想去查查邮件,或者看看网页。与此同时,待办的事务也逐渐堆积成山。这种情况在别人的私人记录中也有所体现。随着一天的光阴慢慢流逝,能够投入到某项任务上的时间也一点一点地缩水了。

至于健身锻炼的问题,我见识过一些人在下班之后照样可以活动,不过他们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单身贵族。像我们这种在家里办公的人,倒也可以从一整天的时间里挤出一点来活动活动筋骨。反正身边也没有同事,就算结束之后不马上去洗澡(或者一整天都不洗)也没有关系。然而,汗臭的因素正是朝九晚五上班族们的主要顾虑。非但如此,他们还不愿意被别人看到在大白天扛个背包从健身房里走出来。另外,工作本身也非常紧张,常会发生各种亟待处理的情况。随着工作项目朝着最后期限慢慢逼近,下班的时点也会不由自主地延伸至晚上,而预先计划好的健身活动就永远无法兑现了。因此,真正重视健身的人都会把体育锻炼摆到早上来进行。在那个钟点,尚不会出现什么紧急事务需要你去处理,而且你总共也只需要冲一次澡就够了。“铁人三项运动”的教练戈多·拜恩曾经这样告诉我:“如果你想逃避清晨4点的早锻炼,借口总是找得出来的,而且全部是理直气壮的借口。”

清晨时分理所当然应该是进行健身锻炼或专心开展工作的好时候。我在既定时间表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把工作电话挪到下午去打,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早晨这段“爆发期”了。不过我的心里却产生了一个疑问:似乎清晨时分就是给我们用来搞定事情的。那么除了逻辑上顺理成章之外,会不会另有别的什么原因呢?

结果我发现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有其他原因。老生常谈的“意志力”概念最近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在新的一天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完成那些需要个人自律才能做到的事情。

罗伊·F. 鲍迈斯特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毕生都在从事“自律”课题的研究。在一次著名的实验中,他要求学生们空腹前来实验室,然后将他们分别安置到一个一个小隔间里,并在里面放置了萝卜、巧克力曲奇和糖果之类的食物。鲍迈斯特和科普记者、《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约翰·蒂尔尼在2011年合著了一本书,名为《意志力:重新发现人类最强大的力量》1。根据书中记载,有些学生可以吃里面的任何东西,有些则不能吃任何东西,还有些人则只允许吃萝卜。随后被测试者还必须完成一道几何拼图难题,然而这道题目其实是无解的。结果那些可以吃巧克力曲奇和糖果的学生通常在几何拼图上花费20分钟左右的时间研究,有一些饥肠辘辘却不能吃任何东西的学生基本上也坚持了这么久的时间,然而另外一些人深受食品的诱惑却只允许啃萝卜,他们最后只花了8分钟就举手投降了。按照实验室的标准,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他们虽然成功地经受住了巧克力饼干的考验,却在这种苦苦挣扎之中耗费了大量精力,使得他们难以应对这道难题。

鲍迈斯特和他的同事从这次实验中得出结论:“意志力,就像人体的肌肉一样,过度使用后就会疲劳损伤。”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尽管我们把人生划分为“工作”和“生活”两大块,然而实际上正如鲍迈斯特所说:“你仅仅拥有一项资源来实施各种各样的自控行为。这不仅包括抵制美食的诱惑,还包括掌控你的思维进程,把握你的情绪,抑制住各种形式的鲁莽行为,还要努力在工作或其他事务上做到尽善尽美。更加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它居然还被用来制定决策。所以当你做一项决定的时候,就会(暂时)花掉一点原本用于自控的资源。而那些需要苦思冥想的活动,比如逻辑论证工作,同样也会用到这一资源。”平日里我们忍受着让人烦心的交通问题和气人的老板,还有不讲理的孩子,外加那些不易察觉的东西,比如巧克力饼干的勾引。我们经历了一整天的轮番折腾,意志力储备很轻易就被消耗殆尽了。

“人们在晚上总是比较容易失去自控力并做出糟糕的决定,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鲍迈斯特说,“减肥的戒律不是在早晨的时候打破的,而是在晚上的时候;冲动型犯罪主要在半夜11点以后爆发;吸毒、酗酒、不正当性行为、挥金豪赌等种种过错通常也都是在晚间发生的。”

然而在清晨时分,我们享受了一整夜的好觉,意志力相当充沛,此时的我们在情绪上也更为乐观。曾经有一项专门针对全球“推特”2信息的研究发现,在早上6点到9点之间的时段里,人们更喜欢使用诸如“很好”“超赞”之类的词汇。在这个比较早的钟点上,我们尚有足够的意志力和精力来对付困难的事务,要知道它们都是需要内在的驱动力才能妥善解决的。没有人催促我们去干,而且干完之后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回报。关于那些事务,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里详细讨论。

这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首先处理那些重要的事务。先前那个人体肌肉的比喻还蕴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众所周知,肌肉是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得到增强的,一位健美运动员必须刻苦训练才能塑造出两块硕大的二头肌,然而在他练成之后,便进入了保养阶段,不过看上去依然健美挺拔。然而矛盾的是,意志力方面的研究发现,自律能力很强的人在从事很多需要自律的日常活动时(比如做功课、准时上学或上班),却常常不去运用这种能力。因为对于成功人士来说,做那些事情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习惯了。“想要把一桩事情变为常规和习惯,起先需要消耗一部分意志力才能做到。不过长此以往,坚持下去的话,就可以把意志力积蓄起来,”鲍迈斯特说,“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如同自动设定的程序一般,不需要花费多少意志力也照样能够运行。”

举一个例子,比如刷牙。大多数人早上不会在刷牙的问题上纠结,人们不会去计较自己走到水槽边是不是值得,也不会考虑牙刷在口腔里按摩的感觉是否舒服。刷牙仅仅是一个早晨的习惯而已。同样的道理,成功人士把含金量较高的任务培养成早上的生活习惯,从而把精力节省下来去应付接下来的“战斗”——比如应对那些讨厌的同事和拥堵的交通,还有其他需要耗费大量意志力才能克服的困难。这些烦心事会逼得你刚踏进家门就想喝上几杯,而不是去管什么健身锻炼的事情。当然啦,喝酒肯定不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如果你早上已经做过锻炼的话,那么在你举起酒杯的那一刻,至少心里清楚自己已经运动过了。在培养这些日常习惯的过程中,你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进步,从而为自己的幸福、健康和财富打下扎实的基础。就像蒂尔尼和鲍迈斯特所写到的那样:“终有一天,自控力会让你的身心放松下来。它消除了你的压力,帮你把意志力积蓄起来,以应对那些重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