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方壶
6:50,T212,深圳—上海南。6:55,K8371,徐州—江山。
去亦方壶,会遇见火车。鸳湖公路贴着沪杭铁路,列车一趟赶着一趟。我斜跨单车,孩子一样痴痴地看。深圳的火车从南方来,徐州的火车从北方来,时而暖,时而冷。
火车不曾载我去亦方壶,它们低头拖着季节奔跑,风一样,呼呼作响。小寒,大寒,一对冷艳的姐妹。小寒坐特快,从冰雪的故乡来。昨晚,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6日到8日,东北、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将降温达10℃,有雨雪大风。小寒美丽冻人,一下车,满城风雨,然后就降温,降温。说好给孩子们带点雪,她却满脸阴沉,絮絮叨叨地落雨。大寒,已从西伯利亚出发,在路上。一湖好水,乌青,像孩子受了欺骗的脸。水有时也伤心,只是她张不开嘴诉苦。
方壶是海中仙山,蓬莱、方壶、瀛洲。方壶亦是圆明园一胜境,乾隆三年(1738年)前后在福海建成。迎薰亭,哕鸾殿,翡翠楼,蕊珠宫,麟舞灵台。仙山琼阁,凭水而立,如梦如幻,“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乾隆第二次南巡,驻跸烟雨楼,御笔《烟雨楼即景》,诗曰:“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荑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滮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
烟雨南湖宛如仙境,蓬莱岛、小瀛洲、亦方壶,应是乾隆爷得自圆明园的诗意。知府许瑶光心领神会,同治九年(1870年),建室三间在大士阁后,遵御制诗“不蓬莱岛即方壶”句,取名“亦方壶”。许知府诗云:“蓬莱在何许,缥渺不可求。何如鸳湖去,咫尺见瀛洲。”与其千里迢迢四海访仙问道,不如来此春水绿波咫尺得胜境。
种荷延鹭,栽柳待莺,“清晖堂”“亦方壶”“菰云簃”“菱香水榭”“宝梅亭”“南湖八景”,都是许知府的杰作。许知府主政嘉兴十八年,政声卓著,也为南湖增色添景许多。
亦方壶,1959年移建湖滨渡口。1990年,渡口北侧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拆除,2003年复建南湖西岸水滨。
亦方壶,临水,歇山顶,白墙黑瓦明窗,是两层的楼阁。临水,平台可漫步亲水戏浪,也可登楼推窗分烟话雨。波起时,楼在浪花里。风定时,阁在水镜中。借湖而居,千顷烟波就是亦方壶的风韵。
天寒,水冷。白鹭轻鸥,熏风碧树,桃花翠柳,季节里亦方壶的美凝结成冰,晶莹得不敢触碰。星夜,许多来不及说的悄悄话,落在楼下亲水平台上,甜甜蜜蜜,洁白如霜。亦方壶,烟雨楼,一个清风明月,一个烟雨迷蒙,盈盈一湖碧水,咫尺天涯,痴情遥望。
东方,湖心岛的上方,太阳燃起红泥小火炉。火不旺,殷红,足够照亮青云阴冷的脸。天光辐射照耀,像一把红罗折扇,撩拨紫红的火焰。天上打开一把,水中倒映一幅,天造地设的扇面巨作。
雾散,湖上有微风轻拂。斑鸠鸣叫,晨光漫溢,水是它们忠实的信徒。空中有一群,六只,轻灵地掠过,向着燃烧的光焰飞。我不认识它们,它们也没有歇脚的意思。迎着光,一路向北,它们用轻捷的羽翼扇动春来的讯息。“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禽鸟,得气之先,是季节的使者。梢头虽未见春一枝,而南去的鸟儿已启程返乡。
7:30,K512,海口—上海南。7:38,K47,齐齐哈尔—杭州。火车不去亦方壶,我只痴痴地远望,江南的人,北方的鸟,各在各的路线上随季节远游迁徙。
方壶很近,仙人遥远。一转身,沪杭线上,有车可以载我去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