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必思维,看脚下(三)
我很愿意相信前两篇无知无畏的呓语只是出于我的懦弱。由此我可以清醒的告诫自己,婚姻和家庭就是一座大山背负着另一座大山,我该望而却步。到这里开篇圈定的写的东西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自以为是”的“学而优则仕”。
几千年文化里对于出仕的宣导形成了某种绝对,当然对比于大多数的工作,这条路的正确性无可厚非,只是仅仅因为“上过学”,甚至都未曾“达优”,并想着理所应当的要走这个路子,至少对我而言极为勉强。
我一直觉着仕途本身应该有“家学”的存在。当然,现下教育给予了更多人更多机会,但正因如此,我又觉着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于仕途或许曾经渴望,然这些年来,这实际上是违背自己能力以及所望的。
目前为止的关于这方面的努力,倒不如说是在父辈“我供你上学,你就应该如此选择”的大环境下的部分挣扎。毕竟在切实讨论过这个问题又未能统一意见后,面对那些来自于父辈的“本该如此”,大多时候都是徒谈奈何。这又当归结于自己的懦弱,难以切断这种恒古孝道背后的联系。为人父母,除了那种对子女有意无意的掌控,实际上还有更多莫名其妙的自信,这种对子女的自信,于子女而言,倒更像是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肯定。归根结底还是那种为人父母的“本该如此”。
但不忍问一句到底凭什么呢?我不敢也没资格否定那些努力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孩子,在我的认知里,他们就是那种“专业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专业。但我显然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相信相当一部分的人也只会如此,他们所做的种种不过是满足父母“虚荣”,或者说“为子女好”要求的挣扎。还是那句话,大多数的父母生而平凡,却不容许自己的子女平凡,他们自始至终都奉行所谓的“逆天改命”。但哪有那么多逆天改命?
平凡的幸福,到底错在哪里了呢?
我很难想象我即使成功走上仕途会不会就如父母所言过得幸福,也许除了稳定的物质保障,我难以得到其他更多的“好”。换言之,我相信一个人的“自知之明”,我显然并不具备那个能力。或者有人会说那就加倍努力的学啊,于我或许可以凭此过得提高,但在这个提高的过程里,又要耽误多少事呢?我已经为自己虚度这么些年万分愧疚而自责,安敢再耽搁更多人的人生?
以上或许想的远了,但这切实是存在的。
我的人生,归根结底是一种“摸鱼”状态。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允许我自己平凡着,平凡并不妨碍我深爱着这个国家,也不妨碍我血脉里的民族自豪。换言之,这些流淌在我血液里的情感,我已经生而不凡了。
学而优则仕。却也有三百六十行,我学而是为明理、修德,平凡却不平庸的存在着。
门前向日葵开了半个多月,不过半熟已被隔壁孩子尝鲜了,小池塘里睡莲开的甚晚却也不迟,银杏在经过整整一个春夏的催促下终也绽了簇簇绿叶……唯独池里的游鱼儿,有那么几尾,不告而别。
幸福,是血液里的民族骄傲浇灌出的我这一方小小花田。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只想种花,再有一处小房子,容我静下来放空,看远山雾绕,听山雨打屋檐,再煮清茶一壶,会三五好友,侃人生就酒。
临窗有旧梦,都在岁月里,描摹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