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的信息
当你提供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并且你不能明确表明所表达的是观察、想法、感受,还是需求时,对方可能就会一头雾水。例如,假设你对你的女儿说:“我看到你又穿那件旧衣服了。”你可能在说四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观察:“那件衣服有一点破了,而且还有一些我们怎么也去不掉的墨水渍。”
●想法:“我觉得,周日去看你爷爷时穿它不太好。”
●感受:“我感到焦虑,如果我让你穿着这样一件衣服,你爷爷会说我不是个好父亲。”
●需求:“我希望你穿得更像样些。”
混杂的信息往好了说令人困惑,往坏了说让人有距离感。比如“我看到你妻子给了你两个多汁的橘子当午餐”这样的话就令人困惑,因为在这句话里,观察和需求相混杂。当说话者不能明确表达需求时,听者必须判断他听到的是否真的是一种隐秘的诉求。“你在喂你的狗的时候,我的晚餐变凉了”这句话同样属于混杂的信息,它会疏远你与对方的关系,因为它表面上属于简单的观察阐述,实则包含着愤怒的评判——言下之意似乎是“你关心狗胜过关心我”。
混杂的信息与部分的信息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完整地表明说话者的观察、想法、感受、需求,而前者以一种伪装和隐蔽的形式表明了上述内容,并且把它们混杂在一起了。以下是包含着混杂的信息的例子。
●“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表现得有点人情味呢?”在这条信息中,需求与想法(价值判断)相混杂。完整的信息也许是:“你几乎一声不吭,即使开口说话,声音也很小,声调还下降(观察)。这让我以为你不在乎,以为你没有情感(想法)。我觉得很受伤(感受)。我真的希望你和我说话(需求)。”
●“每年你都带不同的男生回家。我不知道你怎么这样见异思迁。”如果说话者带着尖刻的语气说这句话,那么它属于带有价值判断的观察(想法)。完整的信息也许是:“每年和你回家的男生都不一样(观察)。我猜想,这会不会令你感情麻木(想法)。我有点担心,当我开始喜欢你的朋友,却再也看不到他时,我感到失望(感受)。我希望你下定决心找一个终身伴侣(需求)。”
●“我得回家……我头痛死了。”假如说话者以愤怒的口吻在一个派对上说出这句话,它就是一种需求和感受相混杂的信息。这个人真正想说的意思是:“我一直一个人站着(观察)。你们似乎没有注意到我,也没人和我聊天(想法)。我开始感到受伤和生气(感受)。我希望你们聊天的时候带上我,否则我不想待在这里了(需求)。”
●“你一言不发地吃着早餐,拿着笔记本电脑,出门,再回家,调酒,看报纸,在晚餐的时候谈论高尔夫,看着电视就睡着了,你总是这样。”在这句话中,观察和感受相混杂。这似乎是对整个事情的简单描述,而说话者真正想说的是:“我感到孤独和愤怒。请关注我。”
当说话者以一种与你的感受不相符的语调对你说出简单而直白的话时,你接收到的是一种混杂的信息。比如,对于“我不想再面试别人了,已经够了”这句话,人们可以用一种基本事实的口吻来说,也可以用一种十分恼怒的口气来说。如果是前者,那么这句话明确地表达了需求。如果是后者,那么这句话听起来像是需求混杂着一种未予确认的愤怒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