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革命: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2 能力两难,导致“不会转”

一是基础差。据了解,中国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多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还处于“上云”的基础性阶段,推进更深层次的业务“用数赋智”还很不够。

二是门槛高。由于目前严重缺乏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和共性服务设施,企业往往需要自己投入建设数字化设计、仿真、测试、验证等环境。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门槛有些高了,往往做不了。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尚处于初级水平,数字化转型能力薄弱。在工业技术储备方面,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许多制造企业仍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工艺设计能力不够强,工业技术水平不够高,工业机理、工艺流程、模型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进行复杂数据分析,难以支撑数字化知识的传承、迭代与复用。在企业数字化改造能力方面,多数制造企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补课阶段,设备、产品、生产线上的传感器部署不足,连接水平低,难以有效采集数据,使得企业业务系统互通互联程度不高。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52.7%,尚未构建起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数据链。由于IT基础设施的限制,40%的企业尚未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与数字化转型息息相关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供给方面,现有方案大多为针对特定行业的通用型解决方案,缺乏集战略咨询、架构设计、设备上云、IT和OT融合、核心软件、数据运营、流程优化、风险评估于一体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且在核心技术掌握度、行业认知深刻度、实践经验丰富度、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生态构建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和完善之处,难以支撑制造企业全方位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