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管理18项精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理解培训与培训管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理解培训和培训管理?

培训从字面意思上讲,由“培”和“训”两部分组成:“培”即“培养”,“训”即“训练”。简单地讲,培训是通过培养、训练使受训者掌握知识、提升技能、改变思维的过程。

培训管理,是组织通过开发员工的知识、技能、思维认知,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目标的系统过程。

通过培训和培训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关键点。

1.培训与培训管理的方式是“培养、训练”

与“培养、训练”内涵相近似的词还有“教学”“辅导”“指导”“引导”“栽培”“培育”“造就”“锻炼”,等等,其中心都是围绕“教”。在培训与培训管理中,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教”,需要考虑“教”的人是谁,组织者是谁,方法有哪些,是否有效,等等。本书后续将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分析。

2.培训与培训管理的目标是“掌握、提升、改变”

培训与培训管理的目标是掌握知识、提升技能、改变思维。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实现途径是培训与培训管理的第二个核心问题。

3.培训与培训管理的对象是“人”,具体对象是“人的知识、技能、思维”

培训与培训管理的第三个核心问题是“人”。“人”的可变性与复杂性不言而喻。我们从小到大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转变。在企业培训管理中,我们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需要继续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转变哪些思维。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技能、思维的冰山模型(参见知识链接:冰山模型)。

知识链接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指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可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个体行为,是外在的、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个体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冰山模型(见图1-1),我们认识到,显性的“知识、技能”在培训和培训管理中,可以通过测试等方式评估效果。但“思维”是冰山下“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动机”的集合体,它们决定了表象的“知识、技能、行为”,但却难以测试和衡量。所以,如何能够有效地改变思维就成为培训和培训管理的主要难点。

图1-1 冰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