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李白的建议
“两郡太守来投,不能不做回应。”依旧是李铣最先发言,“只要控制两郡,那么李怀仙、令狐潮等人所在的东平郡就被鲁郡和济阴濮阳两面夹击,届时其但凡晚一步北逃,便会成瓮中之鳖。”
在高适离开后,刘展充当了那个稳重的角色,他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东平郡的兵马不乏叛军精锐,论及野战,只我一军未必能胜。而我最担心的其实是两郡太守诈降,只为了引诱我军主动出击,进而给叛军精锐决战之机。”
这便是李倓犹豫不决的原因。
“难道就不理会了?倘若这次不应,以后谁还敢轻易向节帅投降?”李铣问道。
这也是李倓担心的问题。
刘展依旧坚持己见,在他的观察下,他意识到这也是李倓犹豫的点。
这时候,一向在军议时甚少发表意见的李白忽然道:“节帅,鲁郡兵力不足,但是彭城有兵啊!属下每日处理文书,观现在叛军在河南的可调动兵力无非分坐两处,其中士卒最多战力最强的在尹子奇所在的陈留郡,其次就是李怀仙所在的东平郡了。现在睢阳之围已解,囤聚在彭城的兵力已无他事,不如召之来鲁郡,攻东平之贼?”
李白说完后,却见在场包括李倓在内,所有人一时都盯着他看。
这让他忽然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难道他判断错了?可就他数月来处理军事文书的经验来看,事实就是这样啊!
“太白说的有理。”李倓评价道。
此前贺兰进明和许叔冀出于内斗和想保存实力的小心思,并不愿意同李倓出兵鲁郡,导致包括李倓、刘展等人在内,第一时间都没想到他们。但今时不同往日,为了大计捏着鼻子给他们一些好处也不是不行。
相忍为国嘛!
他连皇帝都忍了,小小的贺兰进明和许叔冀又算什么?
这么想来,李倓倒也没有忽视旁人的想法,复又问道:“太白之言,诸位有何看法?”
刘展自不必说,一副节帅说得对的样子。
李铣虽不爽于贺兰进明与许叔冀此前的作为,却也明白眼下的局面两人及其麾下的军队的确是破局的利器,只皱着眉头说道:“彭城的那两人终究私心过重,节帅要用他们,须得防一手。”
至于马燧和张景超,一个骤居高位,一个初来乍到,都是赞同的发言。
不过张景超却是不可避免地想到了自身——他带着兵来投,却也不免怀疑自己能否真的得到信任。
这边他正想着呢,李倓见众人的意见达成了一致,遂说道:“我欲回彭城一趟,当面与贺兰进明、许叔冀分说清楚。马燧、张景超,你二人领着骑兵与我同行。”
“喏!”
听到身旁马燧的声音,张景超这才反应过来,紧跟着应了一声喏。
在回彭城的一路上,李倓和同行的骑兵们,不论是原来的还是跟着张景超来投降的,皆同吃同住,等到李倓抵达彭城,起码在明面上,曾经的两股骑兵已经不分彼此了。
闻听李倓归来的消息,贺兰进明、许叔冀、李倓的判官崔祐甫等人皆出城相迎,言语间也颇多吹捧之言。
李倓不想打太多机锋,在进城的路上就与贺兰进明和许叔冀坦言道:“高承义、卢韺欲以济阴、濮阳二郡来降,此事两位应该都知道了吧?”
贺兰进明和许叔冀都愣了愣,然后才先后称是。
“实不相瞒,对于二人是否真心请降,我心中还有忧虑。但如此良机近在眼前,一旦收复济阴、濮阳,河南局势将会大好,我亦不想错过。而且就算此二人是诈降,也可以此二人为例,告诉伪燕官员主动请降的好处。”
贺兰进明心中隐隐有了猜测,嘴上则继续吹捧道:“大王真知灼见也!”
李倓笑了笑,继续说:“可是我军面对东平郡李怀仙,力有未逮,这两郡究竟能否拿下,还要看二位能否通力合作。”
贺兰进明和许叔冀本骑着马在李倓一左一右,闻言却是不约而同地探着头隔着李倓对视起来。
收复两郡之地,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勋。
什么?有诈降的风险?
谁说有风险不好的,有风险可太棒了!
若是没有风险,两人直接领军占据了两郡,那大部分功劳还是要归李倓,可要是两郡真诈降了,那事后论功行赏起来可就不一样了。
要说两人不心动,是不可能的,可两人心中都有疑虑——万一许叔冀(贺兰进明)这狗东西在打起来后出卖我怎么办?
也因此,李倓话也说了,两人也都对视了,但始终没有给李倓一个明确的答复。
李倓当然知道他们之间的龃龉,在停顿了好一会儿后他才说道:“其实我来时,曾大致想过一个方略——兵分两路,西路自睢阳入济阴,可得张副使相助,但可能要面对陈留尹子奇可能的反扑,东路自鲁郡入济阴,可得我相助,但可能要面对东平李怀仙的进攻。”
这段时间以来,李倓对于彭城内部的斗争并非全然无知,贺兰进明终究是节度使,许叔冀虽能制衡,却拦不住贺兰进明拉拢各郡太守,由此,贺兰进明手中的兵力是在逐步提高的。抛开战力和驻地不谈,数量已经超过了许叔冀。
都不用李倓多说,贺兰进明和许叔冀两人就已经明白了如此分兵的后续——自然是谁先占的县归谁。
两人再度心动起来。
尤其是贺兰进明,自上任以来,两场胜仗都不是他打的,眼看着张巡和李倓打叛军这么轻松,他心中不免产生了我上我也行的念头。
不过他并没有当场答应,许叔冀也是这般,皆摆出了一副要深思的架势。
当日李倓以行军劳顿,拒绝了两人的宴会邀请。回到了府邸的李倓并没有闲着,也没有着急去找张娘子,而是先召见了崔祐甫。
崔祐甫时年三十有八,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李倓直言道:“事关重大,我想请君代我回一趟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