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纳言
对于李倓的要求,崔祐甫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可崔祐甫之所以是崔祐甫,能够得到李倓和韦陟的看重,绝不只是因为他能听令行事。
这不,李倓交待的事一过,崔祐甫就拱手而谈了——“节帅在鲁郡所为,属下当初身在彭城,言语不便,如今节帅既归,属下又要前往淮南,却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李倓见状,一脸正色地回礼道:“请君直言,我洗耳恭听。”
崔祐甫虽是他的下属,但与他接触不多,而且性格刚直,算是半个局外人,李倓很想知道在对方的眼中他是什么形象。
崔祐甫见到李倓的表态,心中甚是满意,在开口前,他不是没有过建宁王因为功勋卓著而产生跋扈之心的担忧,可要让他闭嘴,他自觉做不到。
“节帅攻取藤县时,曾与县中百姓约法三章,可有此事?”
“是有此事。”李倓如实答道,他正要解释当时的现状,却听崔祐甫先开口了。
“昔日汉高祖入关中时,因秦法严苛,遂更改法度,与关中秦人约法三章,由此而得人心。属下知道,节帅当时行此法是因为县中的官吏尽数逃亡,节帅想要尽快维持秩序。”
李倓听后也只能颔首。
“可是节帅莫要忘了,藤县虽曾为伪燕所占,然其终究是唐土,要复也须得复大唐法度。此事若被有心人所知,只怕会因此中伤节帅。届时,节帅因何而发出此令只怕就无人在意了。”
李倓听后,觉得崔祐甫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万一有人以此在皇帝面前状告他有汉高祖之心,谁知道皇帝会怎么想?
他诚恳地问道:“敢问下次遇到此种情况,我又该如何处置呢?”
“略其名而取其实。”崔祐甫的回答很干脆。
李倓又是点头。崔祐甫明显不是迂腐之人,既然此事会授人以柄,那就把把柄去掉,唐高宗时编撰的《永徽疏议》中也不是没有典型的判罚。
“多谢先生告诫。”李倓又称谢了。
若非场合不合适,他都想把崔祐甫比作魏征了。
崔祐甫拱手以应,又继续说道:“今日节帅归来,有意以贺兰、许二人去取济阴、濮阳二郡,属下以为此策甚好,但私以为节帅还是急了。”
李倓一听,立马虚心求教道:“不知君有何良策?”
崔祐甫对于李倓的态度非常受用,不过他并未将此表现出来,只是回答的话隐含了几分迫切:“济阴、濮阳两郡乃是先向节帅请降,而南方的济阴毗邻鲁郡、睢阳。节帅因为此前相助之功,与河南张副使关系密切,还要胜过贺兰、许二人。而此前节帅与张副使在前方奋战,二人却留守彭城,观瞻未免不美。”
在描述了一通现状后,崔祐甫给出了他的结论:“是以,现下是贺兰、许二人求着节帅分润他们收取两郡之功,若是操作得当,未必不能整合两人所率之军,在节帅的指挥下一同发往济阴。如此,岂不胜过分兵?”
虽然崔祐甫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李倓的确听出了其中的可行性,他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悔不早与先生商议啊!”
悄然间换了个称呼。
李倓像是想到了什么,又说:“淮南之事离不开先生,不过还请先生常常写信,以帮助倓裨补阙漏。”
说完,他坐在席上,郑重地朝崔祐甫躬身拱手。
崔祐甫连忙避让,口中说道:“这本就是作为属下的职责,节帅不必如此,只是属下有自知之明,明白属下多有犯颜之言,能得节帅肯定,属下必定不会讳言。”
这一刻,李倓又想到了韦陟对于崔祐甫的评价。
而对于贺兰进明和许叔冀的事,崔祐甫也给出了事后弥补的建议——分开召见,各个击破,以谋求对两人的军队更大的控制权、
只可惜李倓已经先提出了分兵之策,想要合兵一处几乎不可能了。
成效当然也是有的,能调动兵马多且相对精锐的许叔冀在张巡的配合下走西线,贺兰进明走东线。李怀仙所带来的军队虽然精锐,但只要贺兰进明稳扎稳打,一座一座城池来,并非没法应对。而且与西线的张巡需要留下足够兵力固守睢阳不同,李倓是可以出动部分兵力支援贺兰进明的。
而且让李倓没想到的是,因为贺兰进明在担任北海太守期间,曾在尹子奇手下吃过败仗,其对尹子奇隐隐产生了畏惧之心,主动向李倓请求往东路去。
如此良机李倓岂能错过?几番拉扯便成功让贺兰进明答应等到两军合兵时,李倓为主他为辅。唯一让李倓遗憾的是,淮南节度的使职让贺兰进明只能接受居于李倓之下,这意味着只有他能辖制贺兰进明。
很快,立功心切的两人在答应了李倓再三提出的绝不贪功冒进的要求之后,便决定如约领军出发了,这个时候,崔祐甫已经出发去了淮南。
在李倓返回鲁郡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张柔告诉李倓,就在李倓返回前两日,张柔的义母、张淑妃的姐姐张氏,竟然派了自己的乳娘来探望张柔。
原本张柔只要客套地应对就好了,但好巧不巧的,李倓回来了。
所以要不要去见呢?
张柔觉得可以一见。且不说不宜提出口的私心——相较于父亲,她的义母在身份是上毫无疑问更有利于张柔。
而可以说出口的心思则更明显了:“圣人宠爱张淑妃,若非两都还未收复,早就册封淑妃为皇后了,此次义母那边遣人来探望,背后必然隐藏了淑妃之意。三郎何不趁此机会修复和淑妃的关系,不求有多融洽,但求不要被视为仇敌,毕竟在三郎之上,还有两位兄长呢。”
张娘子其实很聪明,她很明白张淑妃最终的目的还是把她的儿子推向储君之位,是以她干脆并不避讳这一点,坦然地说出了她的思考。
同样因为李隆基的大缺大德,李亨当太子时与太子妃离婚了,导致李亨并无嫡子,便是按照顺位排,李倓也得排第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