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文学研究(1979—198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改革文学的兴起及其价值意义

中国新时期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因为改革契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符合了大众期待变革的心理。作为新时期在创作、传播、接受与反馈等方面最具普遍性与广泛性的文学形态,改革文学的出现不仅有着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因,而且更在于它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比较恰切地反映了民族心理。同时,改革文学高扬的以理想主义为核心的正向价值观念旗帜,也为它赢得了文学市场。大众对改革文学的接受、认可与追捧,体现的是对社会转折与变革的一种热望。改革文学也以应有的姿态,参与了社会转型的进程,它同改革理论一样,都是改革事业的重要构成要素。改革文学的兴起带有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它直接源于社会现实的促动与民族的现代化追求;另一方面,它是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入世、家国意识、匡扶天下的担当意识的体现,也是对“文以载道”传统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扬。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家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及时而准确地传达了民族渴求变革的心声,描述了社会变革的图景,更为重要的是,在“文革”后的信仰真空与理想沦丧的境况下,改革文学重新呼唤并试图建构理想主义观念。改革文学对社会变革与民族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如此,它对中国社会诸多问题的揭示与追问,对当下依然具有参考与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