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称舜及其《古今名剧合选》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总序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引进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首批四本终于要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部承担了首批图书的翻译工作,出版社与学者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将首批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译丛主编,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者,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由一个研究热点成为一个正式的二级学科。长期以来,译介一直是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条重要的路径和渠道。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较系统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一直到现在全方位、多领域、多流派的翻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著作,已经有近40载。应该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翻译与研究是同时进行的,在翻译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人物与基本思想,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与评价。正是在此基础上,打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模式,开创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视角时代,为发展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作出了贡献,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贡献,还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贡献。从这一点上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翻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级学科中的一个正式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国外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一支十分活跃的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诞生时代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即时捕捉并且对这一历史场景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他们探讨了当今的资本主义的新形式、新变化与新特征,而且根据时代变化和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解读与阐释,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批判。特别是对于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探讨,值得我们认真深思与借鉴。因此,翻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著作,有利于我们吸收和借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当今资本主义主义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个案研究多、整体把握不足,翻译作品多、交流对话不足。鉴于此,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一方面,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力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与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此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发展性。这两者本质上是并行不悖,相互支撑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整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实现整体推进、综合创新。同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拓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思想领域,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自身的反省意识、对话意识与开放意识。所以,今后要加强理论对话,扩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形成对话、交流与交融的局面,进一步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当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观点纷杂,人物众多,流派林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论。而且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观点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所背离,对此我们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不断提高理论鉴别能力,对错误认识要有清醒的认识,给予科学的评价和分析。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1]尽管所译作品有的观点也有所偏颇,可以商榷,但是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容否定的。正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推出了这一系列译著。该译丛翻译的基本上是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翻译者也都是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工作,有着一定的翻译经验。希望该丛书的出版能够为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贡献一份力量,能够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尽一份力,进而为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尽一份力,更希望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绵薄之力。

感谢各位译者、编者为丛书付出的辛勤努力。

是为序。

赵剑英 冯颜利

2017年10月18日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人民日报》2017年09月30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