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书从整体上对金代上京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进行全面分析,克服以往学界以当代行政区划研究金史的弊端,特别是把今属俄罗斯、朝鲜等国的金代上京路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研究范围。首先进行研究资料的搜集、比勘与编订,包括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两个方面,以此厘清金代上京路历史面貌,对女真族从军事民主制发展到猛安谋克制进行新的思考,探讨军事民主制转型为猛安谋克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女真人自觉汉化、入主中原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与发展。本书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史实考证和史料分析基础上,搜集、整理、分析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把握学术前沿,做突破性、创造性的研究;进一步学习、会通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历史社会学的理论,借鉴学术界与本项目研究思路类似的研究成果,依靠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以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为基础,提炼出自己的学术观点。
二 研究方法
本书将综合利用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历史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金代上京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严谨的史学考证为基础,对相关金代上京路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梳理,发挥“二重证法”的积极作用。在处理考古资料时,充分借鉴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考古学理论和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金代上京路的历史面貌。在认识女真族建国、猛安谋克制度演变,以及上京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充分借鉴文化人类学有关人类社会组织演进的理论和历史社会学有关社会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此外,还要借鉴与此相关的学科理论和方法。
[1] 张缙彦:《域外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2] 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页。
[3] 吴江、吴桭臣、南荣:《宁古塔纪略》,见杨立新等整理《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4] 阿桂:《盛京通志》,辽海出版社1997年版,第804页。
[5] 岳西本编:《宁古塔地方乡土志》,见辽宁省图书馆编《东北乡土志丛编》(全一册),第782页。
[6] 萨英额:《吉林外记》,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7] 叶秉诚:《金会宁考》,《国立四川大学季刊》1935年第1期。
[8] 阿桂撰:《满洲源流考》,孙文良、陆玉华点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78页。
[9] 阿桂撰:《满洲源流考》,孙文良、陆玉华点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页。
[10] 杨宾:《柳边纪略》卷1,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11] 金毓黻:《辽海丛书》(一),1985年版,第242页。
[12] 从佩远、赵鸣岐:《曹廷杰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3页。
[13] 金毓黻:《宋辽金史》,乐天出版社1972年版,第59页。
[14] 朱希祖:《金曷苏馆路考》,《地理杂志》1932年第1期。
[15] 朱国忱:《金源故都》,北方文物杂志社1991年版。
[16] 景爱:《金上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17] 白玉奇:《大金国第一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 王禹浪:《金代黑龙江述略》,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版。
[19] 许子荣:《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1期,第63页。
[20] 阎景全:《金上京城亲查记》,见《辽金史论集》第九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
[21] 董万军:《曷苏馆路治所考》,《北方文物》1992年第1期,第47页。
[22] 李锦萍、王金令:《金代曷苏馆路治所的考辨》,《北方文物》2009年第1期,第95页。
[23] 李英魁:《金代胡里改路》,《北方文物》1994年第3期,第117页。
[24] 华泉:《完颜忠墓神道碑与金代的恤品路》,《文物》1976年第4期,第32页。
[25] 景爱:《关于金代蒲与路的考察》,《文史》(10辑)。
[26] 李士良:《金代北疆重镇——蒲与路治所》,《求实学刊》1980年第1期封三。
[27] 金源:《肇州考》,《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第265页。
[28] 张柏忠:《金代泰州、肇州考》,《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4期,第209页。
[29] 张英:《金肇州故城考》,《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2期。
[30] 那海洲:《塔虎城为金肇州旧址考》,《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第38页。
[31] 王禹浪:《金曲江县考》,《东北地方史研究》1985年第1期,第25页。
[32] 吕遵禄、干志耿、吕东、干振玮:《黑龙江省的金朝古城》,见《辽金史论集》第八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9页。
[33] 尹开屏、吕遵禄:《哈尔滨地区的辽金古城》,《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动态》1984年第3、4期,第35页。
[34] [俄]H.N.卡法罗夫:《南乌苏里边区民族考》,莫润先、田大畏译,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
[35] [苏]A.N.奥克拉德尼科夫:《滨海遥远的过去》,莫润先、田大畏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69—380页。
[36] [苏]B.E.麦德维杰夫:《乌苏里岛的中世纪遗存》,林树山译,姚凤校,内部出版物,第36—68页。
[37] 宋玉彬、H.Г.阿尔杰米耶娃主编:《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女真文物集粹》,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
[38] [日]三上次男:《金代女真研究》,金启孮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