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变动的仕宦空间中的萨都剌诗歌创作
元代是多元文学交融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各族文学名家。在诗歌创作领域,萨都剌无疑是最为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歌既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萨都剌(约1280—约1345),字天锡,号直斋。祖上入居中原后,定居在大都附近,所以自称“燕山萨天锡”。他是泰定4年(1327)的进士,先后任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南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廉访司制事等职,长期不得重用,沉沦下僚。晚年居杭州,元顺帝至正年间去世。有《萨天锡诗集》《雁门集》等传世。是元代蒙古族诗人中留存诗歌最多的,《全元诗》收其诗794首。萨天锡也擅为词,其怀古之作流传较广。
萨都剌研究者众多,但在其族属[1]、生卒年[2]、占籍[3]方面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没有新的文献,本书姑且不再论。诗人的创作与其诗学思想及时代文化是分不开的,而其思想的形成则会受到交游者的影响。故本章先从萨都剌的交游考述入手,来看他的思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