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是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基本依据。如果抛弃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就无法从根本上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坚持一切从社会存在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认为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就是生产方式的存在,就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一定的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基础和本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人类发展史也就是社会形态的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都是以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和本质的。唯物史观主张,一切都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类“经济的社会形态”出发来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现象,而不是相反,这是唯物史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不可违背的根本原理。
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最根本的是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工具从旧石器升级到新石器、青铜器、铁器,再到机器、电子、信息、互联网、人工智能……生产力逐步提升,促使生产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再进步到封建社会,再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譬如,原始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人们的分工发生根本变化,进而引起剩余产品出现,产生了私有制,代替了原始共产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结构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为私有制社会的形成奠定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政治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经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了“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也可称之为“五形态”说。“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五形态”说客观地反映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马克思虽然没有撰写过专著,但围绕着这一问题留下了大量论述。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部著作中提出“社会形态”概念。他写道:“新的社会形态一形成,远古的巨人连同复活的罗马古董——所有这些布鲁土斯们、格拉古们、普卜利科拉们、护民官们、元老们以及凯撒本人就都消失不见了。冷静务实的资产阶级社会把萨伊们、库辛们、鲁瓦耶—科拉尔们、本杰明·贡斯当们和基佐们当做自己真正的翻译和代言人;它的真正统帅坐在营业所的办公桌后面……”[23]马克思这里使用了“社会形态”这一范畴,是为了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形态。根据日本学者大野节夫的考证,形态(Formation)这一用语是马克思从当时的地质学术话语中借用过来的。该词在当时的地质学中用以表示在地壳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的不同岩层,一个形态就是一个不同的岩层单位。可以看出,马克思使用“社会形态”这一范畴,意在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不同的历史层次、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样态构成的。
对于“社会形态”的理解,可以从马克思提出的“经济的社会形态”这一范畴作进一步考察,即从经济这一视角把握人类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4]对于何为“经济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里作出了进一步解释,“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25]“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自然史过程,即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为转移,反而决定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26]。由此可以得出,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演进规律与自然界的演进规律类似,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生产的、经济的、物质的因素所决定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范畴是对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一般规律,对人类社会关系总的科学概括,是概括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形态性质特征的科学范畴。
关于“五形态”说,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在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第一次提出人类社会经过五种所有制形式:(1)部落所有制;(2)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3)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4)资产阶级的所有制;(5)未来共产主义所有制。[27]这里部落所有制指的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指的是奴隶社会私有制;以下类推指的是封建社会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共产主义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五种社会形态的五种所有制基础,奠定了五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本质的依据。
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说明:“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28]紧接着,他们又说:“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29]在这里马克思已经明确清晰地点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四大社会形态。他强调指出:“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同步发展起来。”[30]马克思讲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
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表述已经十分清晰了,“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31]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马克思充分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到此为止,可以说,马克思关于“五形态”的提法已经形成,但还不能说马克思已然十分精确地确立“五形态”理论。比如,虽然马克思肯定“古代”社会之前还有一个社会形态,但他对原始社会形态的概括却只是初步提到“亚细亚”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那里,古代的社会显然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社会,但“亚细亚”是指什么社会形态,其属性是什么,马克思当时意指原始社会,但尚未明确其科学定义。后来,历史科学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历史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出版,为原始社会提供了详尽的研究材料,这使马克思对原始社会有了明确的科学界定,这一科学认识集中反映在1880年到1881年间他对《古代社会》一书的摘要中。
最后,恩格斯利用马克思批语,经过研究,于1884年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恩格斯在该书中写道:“摩尔根证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内部用动物名称命名的血族团体,实质上是与希腊人的氏族[genea]、罗马人的氏族[gentes]相同的;美洲的形式是原始的形式,而希腊—罗马的形式是晚出的、派生的形式;原始时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的全部社会组织,跟美洲印第安人的组织极其相似;氏族,直到野蛮人进入文明时代为止,甚至再往后一点,是一切野蛮人所共有的制度(就现有资料而言)。摩尔根证明了这一切以后,便一下子说明了希腊、罗马上古史中最困难的地方,同时,出乎意料地给我们阐明了原始时代——国家产生以前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32]对原始社会给出了明确阐释。到此为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五形态”说已经完整成熟地形成了。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结尾部分,恩格斯最后结论为:“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了奴隶制。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33]“随着在文明时代获得最充分发展的奴隶制的出现,就发生了社会分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这种分裂继续存在于整个文明期。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34]
从以上所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明确地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分期,再加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以及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的论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科学概括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构成了系统的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
对于社会形态历史发展的分期,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同一对象,按照特定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线索,可以划分为阶级社会、阶级过渡社会和非阶级社会;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低级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和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社会……但是,任何科学划分都不能离开以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判定标准,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直接考察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征,按照五种“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的顺序而进行的划分。“五形态”说是马克思对社会形态划分的主线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的最主要内容。
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旨就在于说明,人类社会发展是囿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由不同的历史阶段所构成,表现为不同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同其前的其他社会形态一样,只是人类社会历经的一个历史阶段,必然由兴盛而走向灭亡,人类社会形态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进程,必然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从生到灭的历史规律绝对跳不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概括的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只有依据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即“五形态”说,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运用阶级、阶级斗争、国家、革命、专政的观点,特别是运用马克思在创立这一理论过程中所贯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和判断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不过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一个必经,同时也是代替旧的社会形态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阶段,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形成、发展、必然灭亡的过程,明确认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替代的必然趋势,就可以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乃至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怎样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形成并确立的;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状况;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状况、规律与趋向;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可以清楚地弄明白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面和掘墓人而产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主线索;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分期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矛盾;可以清楚地弄明白资本主义内部是怎样生长出新的社会形态因素,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斗争,怎么最终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必然地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清楚地弄明白无产阶级应当采取怎样的战略和策略,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后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总之,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一切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能够在科学的分析中形成。马克思正是通过这样的理论逻辑的认识而完成了《资本论》,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则是通过这样的理论逻辑认识而完成了《帝国主义论》,完成了对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科学认识,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专政学说。我们今天也必须沿着这样的理论逻辑研究分析,才能完成对当代资本主义,即当代帝国主义的科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