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说明和处理国际问题

观察国际问题首先有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了,才能拎得清国际问题上的大是大非。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国际关系、看待国际问题、认识国际形势,把握世界走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命运。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站在历史时代的最高点来观察说明国际问题,在准确判断历史时代的基础上,就可以对当前国际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主要态势作出判断。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国际问题,一定要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一)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说明国际问题

对当前错综复杂、风云变幻、惊涛骇浪的国际局势到底怎么看?各家各派众说纷纭,各类政治人物、各方专家学者,中外皆有,纷纷站台说道。有的从政治人物的秉性品格等个人特质出发看世界,如有人把美国对外政策归结于特朗普的个人个性和商人身份所然;有的从西方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理论出发看世界,如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文明冲突理论等说明国际问题;还有的从具体策略层面分析国际问题,如提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对策,等等,不一一列论。一时间各方能人志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开出各种应对“药方”。不能说观察国际问题的这些理论和方法不能用,诸多策论虽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至今没有一家能够完全说清、说透问题,彻底地说服人,都是不够全面、不够透彻的。应该运用更有高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彻底说明国际问题。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名为《登鹳雀楼》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站在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峰,才能看清悟透宇宙间错综复杂的各类问题。毛泽东同志很推崇这首唐诗,他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2]马克思主义是“望远镜”,助我们看得更远,使我们从长远战略全局的高度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又是“显微镜”,助我们看得更深,使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我认为,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说明世界,否则说明不了或说不透彻当前的国际局势。

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7月1日写过一首诗《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这首诗教育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当时中国正处在十分复杂冷峻的国际条件下,美国全面遏制和包围中国,力图扼杀红色中国。赫鲁晓夫大搞社会帝国主义,企图控制中国。毛泽东同志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就是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眼光沉着冷静地观察、分析世界形势。“冷眼”是什么?就是冷静严峻的眼光,表示对反华势力的藐视,沉着冷静地观察世界大势。马克思主义的眼光是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际问题,才能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得出正确的判断,以指导我们开展国际斗争和实施对外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每当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总是能够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明察秋毫地洞察国际形势,科学判定国际态势的规律、特点和走势,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斗争的方向和策略。譬如,巴黎公社失败以后,马克思即刻撰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把巴黎公社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得淋漓尽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反复强调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科学总结。列宁认为,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时的教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一定要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就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也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认识历史事变的典范例证。拿破仑三世搞反革命复辟,事变刚刚发生,马克思就写了这篇论文,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上,对路易·波拿马政变的阶级实质、背景、走向做了透彻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后来法国形势的发展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预判。还有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是总结德国1848—1849年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对德国1848—1849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分析科学精准,进一步丰富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俟历史重要关头,马克思、恩格斯总能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制高点上“冷眼向洋看世界”。马克思的《资本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正确指明了帝国主义的垄断性、腐朽性、垂死性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从理论思维的高度预测到中国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日本帝国主义必然失败的最后结局。这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说明一切宇宙间包括社会历史问题的最高峰,是观察国际问题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理论上站位越高,看得就越远、越清、越透。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峰就可以“一览众山小”“一览无余”。即使马克思、恩格斯身后多少年过去了,实践还是充分证明他们关于国际问题、历史演变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趋势的基本看法是多么正确。

观察国际问题首先有一个立场问题。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进步、正义、公正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站在落后、非正义、偏见的立场上看待国际问题。立场对了,才能拎得清国际问题上的大是大非。毛泽东同志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判断,首先就是站在人民的、正义的、公正的、进步的立场上,才得出这样的判断。对于美国以反恐名义,旨在推翻他国政权的战争,如叙利亚战争,不论他打着什么样的旗号,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立场,就会采取正确的态度。在国际斗争中,要讲国家利益。但是,我们讲的国家利益与特朗普讲的国家利益是站在不同立场上讲的,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国家利益的实质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而特朗普则站在少数资本的立场上讲国家利益,他讲的国家利益不代表人民的利益。“美国优先”就是“美国垄断资本利益优先”,而不是“美国人民优先”。当然,美国垄断资本利益集团在攫取巨大利益的同时,为了维护美国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也会给美国普通人民分一杯“红豆汤”。

分析国际问题,还要运用正确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唯物的、辩证的、历史的、阶级的观点,是讲长远、讲根本、讲发展、讲趋势的观点,用这样的观点看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一切反动派都是腐朽落后的代表,即使再强大它终究是要灭亡的,人民最终会战胜它。毛泽东同志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正是运用这样的观点分析问题而得出来的。列宁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观点,至今都是至理名言,都管用。这是因为列宁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理论分析而得出的战略判断。当前世界一切饥饿、分化、动荡、流血、战争、死人的根源都在于帝国主义国家所维持的垄断资本利益要控制世界资源、世界市场、世界金融,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帝国主义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时,说动手就动手,说开打绝不手软。

分析国际问题还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认识世界就要发挥其世界观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处理世界问题,就要发挥其方法论功能。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根本规律,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处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就是矛盾,分析问题必须分析矛盾。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首要问题,还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3]“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4]这对于我们判断国际斗争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分析国际问题,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重要的方法。把矛盾分析法运用到阶级社会,就必然导致阶级分析方法。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仍然是阶级对立的社会,对阶级社会的国际问题不做阶级分析,是分不清是非的。无是必生非,搞不清是非,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就会把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搞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就可以从一团乱麻、扑朔迷离的诸多矛盾中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再作深入的阶级分析,就可以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判断国际问题的首要的问题,就可以明确我们的主要对手是谁、主要依靠力量是谁、主要盟友是谁、主要团结对象是谁;就可以明确我们争取达到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最低底线是什么、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目前应该集中力量抓什么;就可以明确通过分步骤、分阶段的努力完成我们的主要任务,最终逐步达到最高目标……总而言之,就可以正确地制定我们的纲领、路线、方针与政策;就可以制定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战略与策略;就可以明确在国际斗争中最终解决什么问题、近期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我们的对手、我们的朋友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战略策略等。毛泽东同志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5]鲁迅说:“贾府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的。”[6]在阶级社会中,人首先是阶级的人,人的社会性首先是阶级性。每一个人都隶属于某个阶级、某个阶层、某个利益集团,任何一个政治人物都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当然,运用阶级分析法也不能搞绝对化、简单化和庸俗化,乱贴标签、乱点鸳鸯谱。当今,特朗普、拜登就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他必定代表背后垄断资本利益集团的利益,受垄断资本利益集团的支配与控制。当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也必然有矛盾,分为不同的垄断资本集团。特朗普、拜登作为美国总统,既要维护美国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同时又代表某个垄断资本集团的个别利益。

当然,搞清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及由此所决定的主要对手、主要盟友,这是路线问题、战略问题、全局问题。这与我们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既一致,又不完全是一码事。自己所界定的是非敌我,对外怎么说,采取什么样的具体策略,要服从总的斗争方向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譬如,在国际场合,我们不好公开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要集中力量对付他,而是要多讲统一战线、讲团结、讲合作、讲共同体、讲和平,这是斗争策略问题。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心中有数、心里清楚,千万不要让面上自己讲的话遮蔽自己对实质问题的认识。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站在历史时代的最高点来观察说明国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眼光首先是时代的眼光,也就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科学判断历史时代,从历史时代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以及其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时代本质和特点出发来观察世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国际问题,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时代的眼光认识国际问题。

我们现在仍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断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7]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是什么时代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里提出的“时代”概念,不是我们从党和国家发展角度所提出的“新时代”概念,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所阐述的大的“历史时代”概念。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所历经的整个历史进程,该历史时代的进程从该社会形态取代前一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占据统治地位起,历经兴盛、衰落,直到为下一社会形态所取代为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变理论,根据“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来划分历史时代,把历史时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历史时代,最后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过渡,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代。从时代的根本性质和大的历史进程来看,从全球范围来讲,现在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代,而这个时代又发展到经过社会主义过渡,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而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阶段,该时代充满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斗争。

当然,我们当下所处的大的历史时代,在其发展进程中,又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其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又有所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又有所变化。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大的历史时代并没有改变,我们现在正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时代,正处在资本主义逐步走向灭亡、社会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该时代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至今,已经经历了第一个历史阶段,走过了第二个历史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三个历史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世界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第一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的确立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战胜了封建主义,在世界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然而资本主义自其诞生时起,就在不断生成自己的对立面——社会主义,资产阶级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工人阶级。

第二个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阶段。这就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所看到的世界,工人阶级开展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该时代的主题。由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阶级对立、两极分化,完全暴露出来了,工人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已经完全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充分展开,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对该阶段的特征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第三个阶段是列宁所处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阶段。列宁当时所看到的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竞争走向垄断,就是列宁写作《帝国主义论》时所看到的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以垄断代替竞争,进入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最高的、腐朽的、垂死的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完毕,为争夺殖民地而“狗咬狗”地打了起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无产阶级革命兴起,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作无产阶级革命和帝国主义时代。列宁这里讲的时代不是大的历史时代,而是指大的历史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该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爆发了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以及东方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的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和一系列摆脱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当代垄断资本主义业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以国际金融垄断为主要形式的垄断资本主义。实际上,列宁所判定的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历了两个时期,目前正处于第三个时期,先后具有了三种形态。列宁判断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阶段,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列宁认为当时的垄断资本主义正处于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阶段,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列宁的判断契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性变化的实际特点,资本主义由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导致内外交困局面,呈现出走向灭亡的趋势: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战争与革命,由此引起连锁反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一系列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包括中国革命在内都发生在这个历史阶段,这些历史事实证明列宁所作的历史性判断是正确的,不仅符合历史,而且为历史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课题组研究认为,当前依然处于列宁所判断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但当前的垄断资本主义同列宁看到的垄断资本主义大不相同,列宁看到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经过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现在进入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垄断资本主义经过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两个时期的发展,现在处于国际金融垄断时期。

现在正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即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总的历史进程又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对时代的阶段性特征的变化应该做出符合新的历史特点的判断。如果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判断上,势必影响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作出适时反应和调整。

我们党对历史时代阶段性特征的判断的改变,是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冷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美苏争霸还是国际形势的主要方面,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国际形势逐渐发生变化,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逆转,美苏两霸争夺变成了一霸独占,国际格局由两个超级大国变成一个超级大国。针对新的世界格局,邓小平同志第一个做出准确判断,认为总的历史时代没有变,但有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变化,指出当今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和平,二是发展。这个前瞻性判断抓住了我国发展的有利战略机遇期,决定了我国内政外交总方针的重大转变,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构建和平的外部环境,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的判断只是对今天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力量对比发生阶段性变化的科学分析,并没有改变对总的历史时代特征的判断,必须正确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科学判断,否则就会得出另一种结论,以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概括的历史时代已经改变,得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结论。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认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9]后来他把南北问题进一步概括为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0]1990年,他再次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11]1992年,他又进一步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12]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搞“和平演变”的问题并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我希望冷战结束,但现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13]他把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比喻为“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不喜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中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那末肯定会有动乱”。[14]邓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十分警醒地认识到,只要中国的社会主义旗帜不倒,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就不会结束,这就是国际大局势大走向的基本现实,是基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博弈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历史时代总特征的科学结论而得出的判断。

从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中,可以认识到以下几点基本思想:

第一,不管苏联、东欧怎么变化,国际形势怎么变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与斗争的国际格局并没有结束,西方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同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对立这一根本的时代性质并没有改变,全世界广大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这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从来没有说过时代的性质改变了,变成“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了。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占有的私人性质之间这一基本矛盾就从此消失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更能说明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依然起作用、依然不可克服,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总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相反地,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

第三,我们仍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所判断的总的、大的历史时代,其时代特征实质上仍然是新的社会形态与旧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社会形态、两条道路、两大力量的反复较量。目前,在和平、发展两大主题上的较量中,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和平、要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要发展,但他们更要霸权,反对其他国家发展,反对中国发展,蓄意动用武力干预他国内政,挑衅发动局部战争,因而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反对力量。这两大力量、两种历史趋势在较量中不时出现你上我下、你下我上的局面,既斗争又联合,也有策略上的妥协,双方对立,但也有争取发展的共同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极其复杂的角斗局面。总体上,资本主义走向衰落,但目前还是强的,毕竟还有老本可以吃;社会主义是新生的力量,但还是弱的,毕竟起点相对较低,起步相对较晚。

第四,两种社会形态、两条道路、两大力量的较量,必然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来,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反复交锋和较量,而这种较量又同当今复杂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诉求,同当今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同全世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共同要求纠缠在一起,同求和平、求发展的利益争斗纠缠在一起,变得更为复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掩盖其贪婪的本质,往往披上普世的、人权的、全人类的、中立的、抽象的外衣,用来蛊惑人心,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极具迷惑性。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断的历史时代根本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根本没有过时,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阶段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有连续性的,同时每个阶段又具有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征。比如,整个资本主义时代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具有自己本质特征的历史进程,但它不能完全截断与前后阶段的连续性与同一性。垄断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但竞争依然存在。当今的垄断资本主义仍然保留着老帝国主义的特征,但又有新的变化;今天的资本主义仍然是帝国主义,列宁分析的帝国主义的特征它都有,同时又形成新的特征。不管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趋势没有改变。由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工人阶级的斗争,争取独立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成为一波又一波的时代潮流。当今,垄断资本再用过去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剥削办法直接野蛮掠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的盘剥办法已经过时了,形势迫使垄断资本改变了掠夺方式,采取了间接的盘剥办法,如金融掠夺。

总体上看,当下我们仍然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代,然而该历史时代已经前进到社会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经过革命时期、兴盛时期以后,正处于衰落时期,当然其衰落期也是很漫长的。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已经从“一个幽灵”即弱小的新生儿时期走向现实实践时期,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系内部形成了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制度,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下降,社会主义上升。虽然在该阶段,社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来说仍然不占优势,但它却是不可忽视的社会进步力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新生事物都是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必胜。

在准确判断历史时代的基础上,就可以对当前国际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主要态势作出判断。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分析当今世界基本矛盾绕不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认为是生产力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表现在社会制度上、发展走势和道路选择上,主要矛盾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两个前途、两种命运、两股力量的矛盾与斗争。在今天的历史阶段,特别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这种博弈更为尖锐、更为激烈,也更为突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至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绝不是今天才有的。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而是更为尖锐、更为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展开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矛盾出发观察世界,就可以对国际问题、国际关系、国际局势以及其走向作出判定。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必然转为不断爆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乃至全面性的经济危机。这种危机是国际社会的各类矛盾更加激化的集中表现。这是当前一切国际斗争激化、争端激烈、战争爆发的总根源、总原因。当前国际上的各类热点、焦点问题,爆发的各类争端,都是由这些矛盾引发的。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分析判断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国际问题,一定要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第一,要善于从利益上观察世界。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5]经济利益是一切社会历史事变的总根源。任何社会历史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分析国际问题,就应当抓住人,特别是代表性人物的言行,加以考察,善于发现并揭示代表性人物背后的真正经济利益本质,透过利益本质来看问题。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类事件冲突纷至,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类政治人物纷纷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恩格斯指出:“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16]要研究每个历史人物的动机,就必然导引出整个民族乃至整个阶级的动机,这样才能最后找到“最后动力的动力”,即找到国际事变背后的真正根源,即经济利益的本质。研究当今世界形势,就要研究政治代表人物的动机,就要看该代表人物代表什么利益,代表什么阶级。察其言、观其行,看看他是为哪个阶级、哪个利益集团说话、办事,就会发现某个民族、某个阶级、某个利益集团的动机,会找到导致其言行的经济利益本质,就会从纷乱的国际问题中梳理出清楚的线索来。

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大历史舞台,每个历史人物都在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每个历史人物的活动表现固然与该人物的水平、品质、经历有直接关系,但最终决定历史人物个人历史作为的是该历史时代的客观条件因素。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之前,人们关于历史发展动因的认识是由唯心史观支配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决定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人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把一个国家、民族、阶级历史发展的原因归为地理原因、气候原因;还有人提出人的特质决定论,把历史发展原因归结为某个历史人物的个人脾气……最后把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归结为神灵、上帝、理念等。只有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提出了物质经济的原因,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任何历史人物本事再大,都受这个根本规律制约。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观察国际问题,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但又不能夸大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任何历史人物都是历史活剧中的演员,而不是导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两句名言:“货币没有主人”[17],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18]。这说明资本家只是资本的人格化,他是受资本支配的,垄断资本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润与利益。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利益,一切都会成为它的利益对手,它眼里只有资本、金钱,它不过是资本金钱的奴隶。拜登之流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一切个人活动都是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只有从垄断资本主义利益出发,才能说明他们的一切言行,而不是从他们的特质出发来说明他的言行。

第二,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世界。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9]。一切经济问题最终要通过政治问题反映出来,政治解决不了就会诉诸武力。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所有的战争背后终究是经济利益的矛盾与争端,经济利益问题集中反映为政治问题,然后白热化、上升为军事问题。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斗争手段。世界上的战争都是由背后的经济利益引起的,而公开发动战争的一方不会赤裸裸地宣称是为了经济利益,必然打着某种政治旗号。政治是检测世界局势的“晴雨表”。列宁曾经指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20]如果不从政治上来看国际问题,就容易出差错、看走眼。中美贸易摩擦就是政治战,是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之争。只有从政治上看问题,才能看清症结、出对主意。譬如,美国指使加拿大逮捕华为孟晚舟的行为,表面上看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压华为的经济战,实质上是对华政治战。

从政治上看问题,就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广大劳动大众的立场上看问题,站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斗争的高度上看问题。从政治上看问题,要站在思想高度和意识形态高度看问题。美国扼杀我们、军事包围我们、恫吓我们是后手棋。他下的先手棋是政治仗、意识形态仗。在政治上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说成一党制的专制国家,不讲民主。意识形态上用“普世价值”“宪政民主”“西方民主”等理论攻击我们,动用历史虚无主义往我们身上抹黑,这就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的目的是推翻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为他们控制中国的资本利益服务。为什么会有战争?任何战争都不那么简单,是政治上的较量。列宁指出:“既然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那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用实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21]

从政治上看问题,必须明确国际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有人说国际问题没有是非,只有利益,只有实力。这话不完全对。我们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国际问题,必须讲是非,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非正义的,要分清楚。国际斗争有个实力问题,这话不错。弱国无外交,没有实力只能挨打,受人控制。然而,实力不等于是非。处理对外关系要看实力,但不完全取决于实力,要看是非。实力是暂时的,可以变化的。

第三,要善于从战略上观察世界。

运用马克思主义眼光看世界,就必须具备战略眼光。什么叫战略?战略就是全局、长远、根本、宏观、发展。什么叫战略眼光?就是从宏观上、长远上、根本上、全局上、发展上来看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和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22]这是一句战略判断。他说,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老虎?因为他武装到牙齿,吃人。但从长远看,从战略看,从全局看,从根本看,它是纸老虎。对策研究是必要的,但对策研究要建立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美国人搞贸易摩擦,我们究竟怎么回应?我们首先要从战略上、宏观上、长远上、根本上和全局上来看问题,研究要有提前量,要有理论性,要有学理性,要有战略性,要有超前性。当然,也需要从对策上、从具体战术上出主意。两个人打拳,计较哪一拳打对,哪一拳打错,这从战略上不好说。必须算总账,是不是最后把对手打趴下了,而不去计较每一拳的对错,这才是战略家。

第四,要善于从本质上观察世界。

现在世界上的现象光怪陆离,让人眼花缭乱,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我们的研究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句话,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表面的,而本质是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观察国际问题就要从扑朔迷离的各类现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质,不能就事说事、就问题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