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暗香浮动
京城李府的朱漆大门近在眼前时,李怀珠的掌心已沁出一层细汗。她不动声色地在衣袍上擦了擦,挺直腰背。从现在起,她是李玄。
“少爷回府——“
门房的高声通报惊飞了檐下的燕子。怀珠迈过门槛,青石板路两侧跪满了仆役,无数道目光如针般刺在她身上。她学着兄长往日的样子,目不斜视地向前走,却在心中默记着府中布局——哪里可以藏身,哪里能够逃跑。
“韫玉!“
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唤从正堂传来。怀珠抬头,只见一位华服妇人疾步走来,云鬓上的金步摇随着她的动作剧烈晃动。这便是郑氏——父亲的正室夫人,害死母亲和兄长的元凶。
郑氏约莫三十五六岁,面容姣好却透着几分刻薄。她扑到怀珠面前,双手紧紧抓住她的衣袖,力道大得惊人。
“我的儿啊!你可算回来了!“郑氏声音颤抖,眼中却无半分泪意,“你父亲日盼夜盼,总算...咦?“她突然顿住,目光狐疑地在怀珠脸上逡巡,“怀珠那丫头呢?赵嬷嬷她们怎么没一起回来?“
怀珠心头一紧,面上却不露分毫。她后退半步,拱手行礼:“母亲容禀。途中遇匪,赵嬷嬷等人为护我周全,不幸遇害。妹妹她...“她声音恰到好处地哽咽了一下,“被贼人掳走了。“
郑氏瞳孔骤缩,涂着蔻丹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怀珠的皮肉:“遇匪?在哪里遇的匪?”郑氏微眯着眼
为何偏偏是我的人全死了?
“黑虎岭。“怀珠直视郑氏双眼,声音平稳得如同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贼人众多,赵嬷嬷带着六个家丁断后,才保得儿子逃脱。其余细节,这四个杂役都亲眼所见。“
她侧身让出身后四个战战兢兢的杂役。郑氏凌厉的目光扫过去,几人立刻跪伏在地,七嘴八舌地证实着“少爷“的说辞。
郑氏冷笑一声:“好一个忠勇的赵嬷嬷。“她突然凑近怀珠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小贱人,你以为穿男装就能骗过我?“
怀珠后背一凉,却面不改色:“母亲悲痛过度,怕是认错人了。儿子确实是韫玉,这里有父亲的书信为证。“她从怀中取出那封召他们回府的信,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李玄的名字。
郑氏盯着信件,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她退后一步,强挤出一个笑容:“是为娘糊涂了。韫玉一路辛苦,先去拜见老夫人吧。你父亲进宫面圣去了,这些日子朝中事多,也不知何时能回。“
怀珠暗自记下这个信息——父亲不在府中。她随着郑氏穿过重重庭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李府比她记忆中更加奢华,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处处彰显着主人的权势。七年前离开时,她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如今回来,却要在这龙潭虎穴中求生。
寿安堂内檀香缭绕。李老夫人坐在上首,满头银丝梳得一丝不苟,手中捻着一串佛珠。怀珠跪下行大礼,额头抵在冰冷的青砖上。
“孙儿拜见祖母。“
老夫人眯起昏花的老眼:“抬起头来。“
怀珠抬头,任由那道审视的目光在自己脸上游走。半晌,老夫人叹了口气:“是韫玉没错。只是瘦了许多,想是在外吃了不少苦。“她向怀珠招招手,“来,让祖母好好看看。“
怀珠膝行上前,被一双布满皱纹的手捧住了脸。老夫人拇指抚过她的眉骨,突然轻“咦“一声:“这疤...“
怀珠心头一跳。兄长左眉上有一道幼时落下的疤痕,而她并没有。电光火石间,她急中生智:“祖母好眼力。这疤已经淡了许多,亏您还记得。“
老夫人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又絮絮叨叨问了些起居琐事。怀珠一一应答,心中却绷紧了一根弦——第一个破绽差点就被发现了。
离开寿安堂,郑氏假笑道:“你三个妹妹听说兄长回来,都盼着见呢。随我去花厅吧。“
怀珠暗吸一口气。她记得这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大姐李萱、二姐李芙、三姐李蓉。七年前离开时,她们还都是孩童,如今不知变成了什么模样。
花厅里,三位锦衣少女早已等候多时。见怀珠进来,齐齐起身行礼。
“萱儿,见过兄长。“
“芙儿,见过兄长。“
“蓉儿,见过兄长。“
怀珠拱手还礼,借机打量三人。大姐李萱约莫十七八岁,鹅蛋脸上挂着温婉笑容,眉眼间却透着一股精明;二姐李芙十六五岁,面容苍白瘦削,眼神飘忽不定;三姐李蓉最小,约莫十三四岁,下巴抬得高高的,满脸骄纵之气。
“兄长一路辛苦了。“李萱上前一步,亲手为怀珠斟茶,“听闻路上不太平,可吓坏我们了。“
怀珠接过茶盏,刻意用兄长惯用的右手:“多谢大妹妹关心。所幸有惊无险。“
“怎么就你有惊无险?“李蓉突然插嘴,眼中闪着咄咄逼人的光,“怀珠姐姐呢?当真被土匪掳走了?“
厅内空气骤然凝固。怀珠感到郑氏的目光如刀子般刺在自己背上。她缓缓放下茶盏,声音沉了下来反问:“三妹妹这是何意?莫非希望为兄也遭遇不测?“
“蓉儿!“李萱轻斥一声,转头对怀珠赔笑,“兄长莫怪,三妹年纪小,口无遮拦。“
李蓉不服气地还想说什么,被李萱一个眼神制止。怀珠注意到,二姐李芙自始至终都安静地站在角落,眼神却不时瞟向她腰间佩戴的玉佩。
“兄长离家多年,想必对府中已不熟悉。“李萱笑意盈盈,“不如让妹妹们带您四处走走?“
怀珠正要婉拒,郑氏却突然开口:“不必了。韫玉一路劳顿,该去歇息了。他的院子我早已命人收拾妥当。“她转向怀珠,笑容不达眼底,“就是你从前住的青松院,可还记得?“
怀珠当然记得。青松院是兄长在府中的居所,与她的闺阁只一墙之隔。七年前离府那日,她就是从青松院的偏门偷偷溜出去找兄长的。
“儿子记得。多谢母亲费心。“
离开花厅,一个小丫鬟引着怀珠往青松院去。穿过几道回廊,小丫鬟突然压低声音:“少爷,奴婢是翠柳,从前伺候过您和怀珠小姐的。“
怀珠心头一震,仔细打量这个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的小丫头,却毫无印象。
翠柳继续道:“小姐她...当真遭遇不测了?“
怀珠沉默片刻,轻声道:“翠柳,你今年多大了?“
“奴婢十四了。“
“七年前你才七岁,我和怀珠也没有过贴身婢女,如何伺候过我?“怀珠声音冷了下来。
翠柳年纪小被这么一下将事情全抖了出来,脸色一变,慌忙跪下:“少爷恕罪!是...是郑夫人让奴婢试探您的...“
怀珠冷笑一声,心知这是郑氏设下的又一个圈套。她拂袖而去,不再理会那小丫鬟。
青松院比她记忆中更加清幽。院中一株老松依旧苍劲,树下石桌上还刻着兄妹俩幼时刻下的棋盘。怀珠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喉头一阵发紧。
屋内陈设简洁雅致,书架上整齐排列着经史子集。怀珠随手抽出一本《论语》,扉页上有兄长稚嫩的笔迹:“李玄七岁父亲赐“。
“阿兄...“她无声地唤道,将书贴在心口。
可再也不会有人回她了。
夜幕降临,怀珠和衣而卧,短刀藏在枕下。半梦半醒间,她似乎听见窗外有极轻的脚步声。她屏住呼吸,悄悄摸出短刀。
“谁?“她猛地开窗,刀尖直指窗外。
月光下,一个黑影迅速消失在树丛中。怀珠只来得及瞥见一角青色衣袂——那颜色,分明是李府下人的服饰。
她关好窗子,背靠着墙缓缓滑坐在地上。这府中处处是眼,步步惊心。她必须查明火灾真相。
更重要的是——父亲为何迟迟不归?是真的朝务繁忙,还是另有隐情?
怀珠摩挲着腰间的玉佩,想起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香囊。她取出香囊,小心拆开,里面除了一缕她的青丝,果然还有一张字条。借着月光,她看清上面写着:
“怀珠非李崇亲生,其父乃...“
字迹被血迹模糊,最关键的信息已然无法辨认。
怀珠如遭雷击,手中的字条飘落在地。她不是李家的女儿?那她是谁?
窗外,一双眼睛透过窗纸的破洞,将这一切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