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笺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延杰《诗品注》,列入郭绍虞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丛书中。此书在1927年开明书店《诗品注》的基础上作了修订。以《历代诗话》为底本,以《津逮秘书》和家藏明抄本校勘。前为注释,后附诗选,内容较原注充实丰富。其旧跋语自谓:“余少时抗意汉、魏、六朝诗,读此深喜之,固沉研颇有年,唯觉曹瞒之悲壮,彭泽之豪放,当列上品,与阮亭若甚符合。其余各家,不劳改置,差可为定品焉。顷岁栖迟园中,萧晨寥夜,辄坐北窗下,缀集旧文,以为之注。有未悟者,下以己意,疑则阙焉,庶几与钟品无乖谬者。”

陈注导夫前路,惠在学林;对学习、研究《诗品》起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因出版较早,难免有错误和缺点。五十年来,《诗品》研究和《诗品》注释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读者和学术界需要新成果,《诗品》需要重新注释。

1985年春天,我进入复旦大学跟随业师王运熙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论博士学位,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钟嵘《诗品》研究。先后完成《诗品研究》(博士论文)、《诗品集注》、《中日韩诗品研究论文选评》。

有鉴于此,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的管士光先生和编辑宋红女士,以他们对学术和出版事业的热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希望我以新的诗品注更新旧注。故此注之成,当感谢管士光总编和宋红女士。

本书以元延祐七年(1320)圆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为底本,参校明正德元年(1506)退翁书院钞本,明正德戊辰(1508)《群书考索》本,明正德丁丑(1517)顾元庆辑《顾氏文房小说》本,明嘉靖戊申(1548)刊宋状元陈应行编《吟窗杂录》本,明嘉靖范钦天一阁藏书楼刊本,明万历中周履靖辑《夷门广牍》本,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胡文焕辑《格致丛书》本,明万历间胡文焕辑《诗法统宗》本,明天启乙丑(1625)钟惺《硃评词府灵蛇》本,明天启七年(1627)程胤兆辑《天都阁藏书》本,明崇祯间毛晋刊《津逮秘书》本,明崇祯间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本,明崇祯己卯(1639)梅鼎祚辑《梁文纪》本,明人希言斋蓝格钞本,清顺治丁亥(1647)明陶珽重辑《说郛》宛委山堂刊本,清初刊明人辑《五朝小说》本,日本元文四年(1739)中西淡渊校订《二家诗品》本,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朱琰重校《学诗津逮》本,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姚培谦、张景星辑《砚北偶钞》本,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等近五十种刊本、抄本(前后版本,不一一详列;引用时,部分版本改为简称,有的引用书,为行文方便,有时也用简称;及与不及,谨此说明)。

此外,本书还引用各种史书、子书、丛书、类书、笔记、诗话、方志、今人研究著作二百多种,包括海外汉学的资料,如日本、韩国、法国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尤其重视对《梁书·钟嵘传》中所引《诗品序》的校勘,宋代诗话的引文、出于南宋《吟窗杂录》系统的删节本,也很珍贵,这些对恢复钟嵘《诗品》的原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工作做完了,想到清人将各种善本配置起来,组成二十四史,称为“百衲本”。拙《注》不可比拟,但在校勘、确定《诗品》原文的时候,自己也有一种老僧补衲的味道。经过“百衲”的本书文字,是否已经恢复了钟嵘《诗品》的原貌?当然没有。但是,我相信,在我和有志于研究《诗品》的朋友们的努力下,本书的文字无疑是比较接近钟嵘《诗品》原文的。

注释上,我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如遇疑难问题,则开电话会议,或用伊妹儿与国内外有关专家讨论,直到问题解决或基本解决,才落笔下注。疑难问题由大家讨论决定,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并不妨碍自己的发明。

体例上,除了校改文字,注释典故、语词,还设置“笺说”和“诗例”。因为《诗品》是文学批评著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加“笺说”可以文本细读,逐条剖析,发现和说明品语中原来隐藏的问题。将“序”与各条“笺说”合观,则此注释之书,亦可视为研究之书。

本书改变以往诗附书后、游离正文的做法,每条品语后设“诗例”,可使理论与创作关联,诗歌与品评互释;可观其品而析其诗,赏其文而证其评,当惬人意。

曹旭

于上海伊莎士55号梦雨轩

2023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