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章 卫王? 薛王
昨天晚上自己叔叔前洛州兵马都监张钧,一家一百五十多口人被斩杀在自己庄院里,算是真正的血洗满门。无论是哪一件事情,对于朝廷来说都不是小事。
“点检大人认为和这每个事主的关系来说,在大人位置也不是好事情。太平盛世每一件都足以让大人伤及根本;对于这草菅人命时代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也可能翻天覆地。”男人淡淡说着!
张永德知道这些事不是那么简单,当然也不会去胡乱揣测:“这些事不管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为之,这时候以不变应万变,任他风吹雨打自迎之。”
“在大周政坛站在大人位置来说,在周国处境十分微妙和敏感,谁都知道大人和国主间秘密。大人身居高位国主年青有为,两个人是一时瑜亮。”
“阁下莫非意有所指?”家族近百年来都是以武功传家,个个都是武将也都是文武兼修。家中子弟多是仁孝出名,个个都有身不俗武艺在身。看着对方的平静,张永德也静静说着。
“大人难道不明白,尊兄张永恒不是那种出众名人,也不是家族最优秀子弟,更不是那种一呼百应统军大帅,一身武艺也和大人差不多。就算刀马功夫还算可以,寻常十多个大汉不在话下,作为司马身边肯定会有几个跟随,想不到居然也被人当街刺杀,这不是问题?”
当街被人刺杀要么凶手武艺出众挥洒自如,要么自己堂兄太差劲和小孩般不堪一击,但这种事情可能吗?
“阁下究竟想表达什么,不妨直说!”正常说给张永德听也不会相信。这堂兄还是想在政坛上有所建树,家族这几年也在培养。春节时刚刚见过,浑身上下都是透露着生气,正是最有拼头年华。虽纳了几房妻妾就算不断宠爱,但因此受难感觉事情玄乎让人难以接受。
“大人小舅陆榭比大人大不了几岁,先帝郭威登基才提拔,但确实是极有想法和能力的人。作为正五品上定远将军,正跟周国大军在长江沿岸驻守。唐国降藩割地长江以北尽属周国,作为周国将军带有一军,说有将士逃离往南唐完全相信,但是因此丧命难道没有猫腻?”男子没有着急,依旧缓缓说着!
不管周国兵力有多强大,甚至逼迫唐国割地降藩。唐国历来确实比周国繁华,很多周国沿线驻守士兵就是唐国的人。虽然重新编排也加入不同队伍,可是小范围根本难以成气候。
“周国兵员历来是老兵混杂新兵,降兵和原来领将分离。每个军营降兵和新兵更有明显比例,至小舅军营里将士能够弑将逃离,自然令人深深怀疑。小舅有自己亲军,所有亲军都被杀个干干净净,难道小舅平时统军能力和这复杂局势一样?”男子的话让张永德陷入沉思。
“陆将军能逐渐深任将军,开始想必确实是先帝眷顾。后来却是能力体现,在军中崭露头角被发觉长处,才逐渐提拔为中层将领往高层将领培养和带领。如果单单是为看大人面子,先帝完全可以把陆将军留在京城做个闲职官员。皇帝年轻有为没有看大人面子提拔,但陆将军在皇帝手里也顺利升级。”
这恰好有利说明陆榭能力胜任,手下出现将士出逃事件到最后被出逃将士身弑,让张永德心里感觉到难过。叔叔张钧曾任洛州兵马都监,职务不高地位不显因为父亲和祖父追封,和自己在周国地位享受着极高地位和待遇。理智退出官场在京城外购置庄院养老,生活过得的是有滋有味。
“令叔张大人想不到莫名其妙遭大难,一家人被杀个干干净净。”男人首次眼神凝重起来。
“据说前段时间家叔相中一个举子寡妻,竟然莫名其妙逃过一难。某接到这消息派人去彻查和寻找,却还没有见到不知究竟原因!发生这些事情,阁下不来某也准备亲自赶去城外庄院。”
他也从没有和别人透露过半点,关于自己和皇帝郭荣间有什么分歧,对于大周和自己想法,张永德从来不和别人提起半句。就是对家人自己的想法,也一直缄口不言。
不是顾忌什么,而是感觉作为臣子应该做什么。如今在周国他不但是殿前都检点,还是皇帝郭荣禁军最高统帅,不管自己和皇帝什么关系,张永德明白自己的位置。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张永德这个位置和身份,肯定是最忌讳和忌惮。虽然皇帝从来没有流露什么,以及对张永德做出什么动静,但张永德明白像自己现在位置,肯定是十分尴尬和敏感。
“点检大人不忌讳的话,某说周国现在只有两人权高位重,明面上对皇帝有直接影响和威胁,这两人手上都有重兵,都和先帝有很深关系。先帝不管是在前朝,还是在大周都是靠这些人才能顺风顺水。”
“天雄军节度使,卫王?”张永德知道一个勉强算是自己,另一个就是皇帝郭荣岳父,在中原号称武将世家出身的淮阳王世家,现在独据藩镇天雄军节度卫王符彦卿。
“实不相瞒,在某看来卫王符彦卿身份特殊,但他是个没有野心将军,连任四朝都没人嫉妒。皇帝还是大人和符彦卿都算至亲。想想对于权利和名望,哪个朝代上位者可以自然释怀!”
“可以理解!”郭荣一直没有过表现任何不妥,但肯定会监视自己两人行为,张永德毫不怀疑这一点。自己出身并州阳曲一个豪富家族,家族先辈世代行武是自唐以来有名武将家族。
父亲张颖公曾在后晋国石敬瑭手里做高级武官,是当时安州防御使。对于武将职务配置来说,那可是大大的高官。当年后晋皇帝侍卫使是后来太祖郭威,也是皇帝郭荣父亲江湖人称郭雀儿。
当时张永德父亲张颖和郭威同殿为臣,在当年就是极为要好朋友。所以从小被郭威认识的张永德,年少时被郭威知晓和赏识。郭威赏识并不是因为武功和才气,而是因他从小培养的德行。
张永德还在很小时生母逝世,后来父亲张颖续弦但张永德侍奉继母和生母般,所以张永德以贤孝闻名故里,深得乡民和家族赞许。年方弱冠时郭威把四女嫁给他,谁都没想到当年还是如此门当户对。
那时谁都没想到时局会如何发展,太祖皇帝还是汉国大臣。后来太祖登基张永德成驸马爷,也就是在张永德成婚这年,善战深得军心郭威被隐帝升为汉国枢密使,掌握整个汉国兵马决策权。
郭威因为朝廷器重也没有避嫌,上表举荐自己优秀女婿张永德,做汉国供奉官押班。年轻隐帝十分恐惧郭威权势,还忌惮张永德做自己身边供奉官班头,于是越想心里越不舒服。在身边人怂恿下,加之自己也确实对郭威不放心,便想先加害张永德来慑服郭威。
先是让张永德去给昭义节度使常思送东西,名义上送东西就是后世宋朝常有生辰纲。作为一国皇帝本是藩镇给自己进贡,可五代军阀势力强大到一定地步中央政府无法管辖,对常思这隐帝采取的是怀柔,当然这些可能都不是隐帝可以想出来。
隐帝一边密诏给常思,希望常思见到张永德后就找借口给杀掉。隐帝知道常思和郭威一殿为臣,但两人一直不对路,因统军问题经常掐架和对付。
但隐帝忽略了常思胆量,以及忽略常思这人理想。常思虽然平时和郭威一殿为臣,因为上面有皇帝罩着还敢和郭威叫板争宠。后来皇帝倒下新皇帝上台没人支持,常思便知郭威势力越来越大,自己明显已不是郭威对手。
居然不愿为隐帝火中取栗,但也把张永德囚禁起来,好酒好菜招待明显是想做墙头草。没有过多久稀里糊涂小皇帝听信谗言,高估自己能力做了件五代史上很残忍的事情。
设计杀了郭威在京城一家老小,还大胆的想杀郭威。他做这件事直接导致国家灭亡,悲痛的郭威起兵反抗最后兵变杀隐帝。更用计逼退隐帝叔叔欲袭帝位刘赟的亲生父亲,一样在外带兵任职北京(太原)留守刘崇。
郭威自此操控朝廷大权,虽然隐晦回避段时间,但郭威还是无可避免做皇帝。见风使舵的常思相当明智,这时马上把软禁在手里的张永德送来京城,完全取悦风头正旺的郭威,也保全心存感激的张永德。
张永德能够真正步入周国权利中心,自然是郭威登基后才华得到展示。郭威登基是喜事,但最大苦恼来自于没有男性后代。
隐帝发疯把郭家后代杀得干干净净是真正灭门,就连现在皇帝郭荣长子都没有放过。谁也没想过事情会这样,郭威也做过各种努力。但常年骑马征战男性生育方面自然会有影响,何况郭威年龄在这时代算年事已高。
身边后妃成群,却再也没留下半个后代。作为郭威亲女儿和女婿,张永德应该占有优势。但张永德知道自己家族强势,张家人丁众多让一向传统念旧郭威产生怀疑。
张永德也知自己在家族,不是最强势和最有威望的人,作为皇帝郭威肯定怀疑自己,能不能保持名下这一房在张家顺利发展。也就是说保持这份江山,是自己和公主后代天下。
最重要郭威身边被认作义子的郭荣,本是郭威内侄精明能干多有谋略。许多地方崭露才华比自己强,自己没去争但张永德明白,这辈子只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此时男子微笑看着张永德,淡淡说道:“某姬鸿仲,祖籍中原,现旅居岭南,平时往来于诸国间,主要从事各种特产转卖,今日幸会张大人!”
“岭南!”
看这个清雅脱俗的男子居然是个商人,张永德还是极为惊讶。当然大周国皇帝以前也做过商人,张永德绝对不会就此轻视这男子。倒是听到他说出这地方,张永德真感觉有些陌生,在他记忆里那是个太遥远的地方。
中原历来都把楚地五岭以外统称为化外野蛮地方,中原地方势力和藩镇都懒得理会蛮荒之地信息。张永德资料似乎还停留在许多年前听过的一个人,就是建立那势力的人物南汉国高祖刘岩。
当然还有刘岩这人和他家族发家史,在中原地区对刘岩掌管五岭以外势力和地盘,都是不屑一顾,不过据说此人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有时张永德也会听有人偶尔说,岭南那遥远地方据说盛产水果和海味。因为崎岖和千山阻隔,加之当地人没有开化,历朝发配流放罪人一个野蛮地方。
张永德也听到过南汉一些乱七八糟事情,甚至把岭南的人都妖魔化。据说刘岩死后某个儿子继承帝位,有一年境内还发生起义一直闹到南唐,后来还是南唐一起出手灭了那股起义势力。
实在是太远张永德对那遥远地方没什么概念,在他心目中都是江南委婉和中原大气。历来中原也是以居中为主,看这气度轩昂男子如梦似幻画中人,张永德此刻根本不相信,这个风度人物会来自想象中野蛮地方。
不管处于哪点,这风度翩翩男子,张永德都产生一股浓浓兴趣,几乎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个遥远地方的一切。这个男子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会有什么关联呢!
“先生请入座!”他亲自过来拉近距离,邀请这名唤姬鸿仲男子入座。
!!!
刘继兴静静站在湖水边,这里算是皇城西湖边沿小道,自从先帝去世征得刘继兴同意后,西湖药洲变成唐裳修行地方。后搬来还有刘晟宠爱的马敏,她选择跟随唐裳习道,刘继兴没有干涉也没有对马家施压。
没有让人去打扰他们,也不想打扰所谓的修行,皇城里住地方太大,自己也不缺那些地方。如今天气在南方逐渐变热,刘继兴每天要应付事情太多,参与事情也多平时都几乎比较忙,今天难得有点时间避开大帮人出来散散步。
刘继兴想好好捋捋这段时间,进行系列计划和清晰分析一下,自己撒下去庞大的网,看看如今能不能够拽在手里,或者随时收放由心。
海上行动和势力扩充,基本上达到自己想要要求。后世发达时代有很多国家不能发展海军,在这没有机械动力时代,在自己想法和指示下大汉船棹使伍彦柔正在进行实验,那是连他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东海和后世黄海一带沿海,有着复杂势力群体,介于这时代整体水平,水军只能在近海周旋。在强大楼舰火力下,羯可船长船队不断出击,已经肃清海上大大小小剩余势力。
真正让大汉船队做到海上霸主姿态,这势力还不能完全公开,刘继兴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东海沿线较大岛屿在自己清晰线路指引和有目的出击下,乔装海盗水军基本上都强行登陆公开占领。
船队水军更是在高丽、周国、唐国、吴越国、闽国接壤和拥有海岸线上,强势取得主要主动权和深水港湾。随时可以对自己行动,起到重要帮助。
如果是以前刘继兴绝对不会相信,自己可以养得起这么庞大船队、水军和各式战舰。但事实证明以把刘家钱花光的原则,以战养战、以战养人的战略,解决这个重大问题。
水军队伍得到更大锻炼培养大批水军将领,水军实战能力大大提高增强。再有就是对南海开发取得可喜成绩,不但完全控制海南岛原住民族,而且开发出南海岛周边海域,和南海诸国交往也取得长足发展前景。
这些小国不但知道大汉厉害,还纷纷想依靠大汉国。在海南开发上得到一个人大力支持,这人就是大汉另外一个异姓王,当代薛王李玮素。
说起薛王很多兴王府的人都知道,但说起薛王李玮素,可能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因为在兴王府薛王是一个符号一个前朝王族。至于薛王是哪个人,估计都没有几个人认识。
几十年前唐末兴王府还没有建立,那时统称为广州府。兴王府那时归属岭南节度使管辖,因为天高皇帝远加之本属野蛮之地,朝廷几乎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出镇,何况是作为皇室贵胄皇家子孙。
广州岭南节度使刘崇龟病故,这年恰好是唐末昭宗乾宁二年(895)。朝廷完全没有能力管辖天下,各地军阀割据势力各自为政。皇室子弟几百年下来发展支系众多,皇帝为李氏皇朝未来,隆重派遣玄宗弟弟薛王李隆业后人李知柔来广州任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一则这可以显示朝廷对宗室的厚待,二来自然是无力显示朝廷威力。虽然不一定有人会卖皇族面子,但这时候至少还没有谁傻到会公开反对朝廷。
作为宗室子弟李知柔捡了个好彩,万里迢迢从长安来到鸟不生蛋的岭南,来接替死去的刘崇龟,不但风风光光袭爵薛王,而且作为岭南节度使实权亲王。
当时刘崇龟手下两个牙将卢琚和谭弘玘,根本不认识薛王李知柔是谁?也不太想听从皇帝命令,主要还是卢琚舍不得手里权利。大胆借口城内无居住之地,把薛王李知柔这亲王节度使拒之门外,可能也只有在这时代,何况是偏远岭南会出现这种情形。
卢琚和谭弘玘两人狼狈为奸,操纵岭南民政军权,更无视周边一些同僚愤慨。先是以卢琚亲自口令,刘崇龟名义分配各地防务,当然是远和近吓手段,让谭弘玘镇守端州拱卫广州。
辉煌大唐盛世不再,作为末世王爷也真可怜,卢琚堂而皇之不让进门后,李知柔就真只据在城外居住。长安肯定是回不去了走又心不甘,李知柔只有可怜等待老天开眼。
刘继兴伯祖大汉襄皇帝刘隐是封州刺史、右都押衙,一直负责贺江一带军事防御。听到这事后知道自己机会来了。看来跟自己毫不相干,可往往有些事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个绝佳机会。
乾宁三年(896)底,准备好的刘隐主动起兵,一路沿着郁江(西江)东下直杀端州。谭弘玘早就听过这个年轻人威名,何况刘隐手里有一百多条船,兵力几万以计。谭弘玘自然不想和刘隐厮杀,看着刘隐年轻有为便想把自己女儿嫁给刘隐,以此来稳住刘隐。
谁知刘隐也正好将计就计,晚上带人混进端州顺利擒杀谭弘玘,完全占领端州后顺流直下广州府。卢琚一看就急了死守想耗住刘隐不成,被刘隐没有几天就攻破斩杀。
然后刘隐大摇大摆做了岭南兴军司马,再使人把不得志的薛王李知柔迎接联系上,说一番堂而皇之骗鬼人话,把李知柔迎进广州府。于是自后广州实际控制者,军政财权全部都在刘隐手里。李知柔便在广州城享福,挂着亲王节度使头衔日子过得不错,但没有一个人是听自己的。
刘隐对这薛王也很尊敬,反正大权在自己手里。因为广州这次唐末岭南大战,又因广州是岭南节度第一大镇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为刘隐在岭南立足打下坚实基础,为刘家皇朝建立树立威信。
李知柔坐在广州享福,还是唐皇朝名正言顺亲王。虽然有刘隐在后面发号施令,但至少公文上都是薛王名字,几年下来两个人关系处得不错。可以说是各取其需,也自然是宾主皆欢。
却有人眼红,首先是韶州刺史曾衮,他在唐末光化元年(898)底,做岭南各州军阀出头鸟举兵南下威慑。这还有广州牙将王缭参与,调水军想和曾衮里应外合,刘隐也算见过大世面,不但有所准备而且根本不怕。
史料把这次行动记载得简洁有力:“一战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