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产品开发:原则、方法与实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一 实践与真知

周代兵

华为公司2012实验室软件工程专家

一转眼,我们探索和实施敏捷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实施敏捷这些年,你觉得哪些实践对团队最有价值?”其实,看看团队还保留有哪些实践,就可以得到答案了。迭代开发、持续集成与每日站会,这三个可以说是落地最好的敏捷实践,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提醒,项目团队都在自发地开展这几个实践。迭代开发可以尽早交付价值,让产品具有更灵活的需求响应能力;持续集成保障基本质量,尽早消除软件开发可能引入的问题;每日站会可以落地项目团队的日常任务管理,保证团队计划进度对齐。这些实践的普遍开展,使得敏捷在我所在的企业用得越来越好,并成为软件开发的主要能力方法。

但最近几年,随着ICT的融合,移动互联网、云、大数据等对传统行业带来更广泛的变革和更大的挑战,我们这个行业的生存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敏捷可以让我们快速、灵活地完成产品交付,应对业务不确定性的挑战,但作为产品型企业,我们同时还必须关注另外一个维度——成本和效率问题。产品利润率随着竞争带来的价格下降变得越来越低,因此,要想保持利润增长,甚至维持现有收益,就要求要么有能力开发更多新产品去新的领域攻城略地,要么有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求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些都要求企业能用相同的资金完成更多的事情——做更多的产品探索,交付更多有价值的客户需求。传统的敏捷开发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精益产品开发,恰恰结合敏捷的思想,同时又兼顾成本问题,聚焦价值的流动,获取产品研发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当然,类似的还有精益创业,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商业假设的快速验证,从而探索出新的产品满足某些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在三年前首先尝试引入David Anderson所创建的精益看板开发方法,通过看板来不断识别和消除研发活动中的瓶颈和阻塞,力求在研发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产品需求产出。经过不断试点和验证,看板方法对研发效率提升的效果确实非常显著,很值得规模化推广,并且随之一并引入的精益相关思想,使我们意识到软件产品开发更需要思维模式的转变:要从关注资源效率转变到关注流动效率。

在我看来,何勉这本书中不仅介绍了精益和敏捷起源以及精益产品开发原则,更大的价值在于详细解读了实施精益看板时的步骤和各个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点,在于对实践背后的为什么进行了清晰的解答。比如,在解读为什么要限制在制品这个问题,我最初是极困惑的,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谁不希望大家能干的活越多越好呢?你要是跟某个管理者说自己希望每个人只做一两件事情,估计他听到后脸都要变绿。经过进一步展开分析,会发现每个人同时并行的工作越多,会有频繁的工作切换投入,因此其效率远远低于同一个时间段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情。

对产品交付有成本和效率压力的软件企业,我建议在实施敏捷之后可以进一步尝试精益产品开发。在引入的时候先通读《精益产品开发》,将有助于了解为什么引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透彻理解每个实践背后的本质,从而正确有效地应用到基层团队及各级产品开发团队,有效提升研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