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金融业态下的动产押物监管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物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发展的思考

银通智略报告、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物联网金融的战略思考等文献资料显示:商业银行面临着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跨界经营(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异业竞争者,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冲击,同时也面临金融脱媒(又称“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的巨大挑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当在理念、体制、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应对现实挑战,努力把握重大机遇,大力促进战略转型。在物联网金融业态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少应该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在纵向方面,商业银行应深入发掘物联网金融服务的价值

在物联网金融业态下,借助物联网技术,商业银行能够把传统的仓单转变为具备统一仓单属性的“准标单”,进而有效解决传统动产融资过程中的重复质押问题。物联网金融业态下的“准标单”具备唯一性、排他性特点,同时拥有标准化程度高、流通性强等诸多优势。基于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商业银行都应该能够通过风险模型、数据分析、评估体系等完成对标准仓单的市场定价。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在物联网金融业态下,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使仓单对应的实物被特定化,也就是说在仓单与实物之间,可建立一种动态的、实时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仓单还可以绑定实物的三维空间坐标,使仓单具备唯一性和排他性,从而有效解决现行仓单中存在的虚开仓单、重复开单、重复质押等问题。

第二,在物联网金融业态下,通过推动仓储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生成国标仓单,通过标准化仓单格式、记载要素、仓单编号生成规则等途径,仓单将成为特定实物的唯一的“身份证”。在此基础上,再推动仓单在权威机构进行登记注册或认证,将显著提升仓单的信用度,实现仓单在大范围内高效流通。

第三,基于抵质押物的价值和大数据,动产融资将形成“仓单交易”模式。银行只需提供标准化仓单,便可吸引各种资金参与。由此可能会延伸出一个全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单交易市场。仓单交易的实质,就是动产的证券化。

过去是通过动产质押获得贷款,属于间接融资;在物联网金融业态下,动产证券化后,优质的企业可以利用仓单到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大幅降低。因此,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秩序和动产融资秩序实现新的变革。

(二)在横向方面,商业银行可扩展物联网金融的覆盖行业

物联网金融既适用于钢铁行业,也可以扩展到其他产业,例如有色金属、能源、建材、矿产品、农产品等。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些领域与大型生产企业、交易平台、仓储物流等企业进行合作,将物联网金融覆盖至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建材、矿产品、农产品等行业,进而打造物联网大宗商品金融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