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运动
【原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是宇宙的运动规律,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是变化的根据,是生成与毁灭的原因,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的内在力量。

阴的性质是静止的,阳的性质是运动的;阴阳二气既能在春夏使万物生长;又能在秋冬使万物收藏。

阳是化气的过程,能把自身的物质转化为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阴是成形的过程,能借助阳产生的能量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

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

【原文】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之气从上窍而出,浊阴之气从下窍而出;清阳之气从腠理发泄,浊阴之气向五脏渗注;清阳之气向外充养于四肢,浊阴之气向内归流于六腑。

人体的气(即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属阳,饮食之物属阴。饮食之物需要转化为人体自身的物质,自身的物质再经过气化作用而变成气。气的功能作用还会促使人体生成精(人体的精微物质),精再经过气化作用而转化为气。

所以,精的产生需要消耗气,人体自身物质的产生需要饮食之物来滋养;气化作用能促使人体产生精,再通过气化作用滋养形体。

然而,如果饮食不节,饮食之物反而会损伤人体;人体功能活动亢盛,反而会消耗精;精可以转化为气,气又会因饮食不加节制而损耗。

【原文】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体功能活动亢盛,元气就会变得衰弱;功能活动正常,元气就会逐渐旺盛。

这是因为,过度亢盛的功能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元气作为能量,因而会耗损元气;而正常的功能活动,会通过气化作用不断产生元气。因此功能活动亢盛会耗散元气,功能活动正常会增强元气。

【原文】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
凡是生物,如果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如呼吸)停止,生命活动就会立即停止;如果其内部物质(如气血)的升降运动结束,生命的活力就立刻衰微。

所以,若没有内外物质的出入运动,就不可能有人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历程。

若没有体内物质的升降运动,就不可能有人的产生、成长、变化、收敛、闭藏等生命活动。因此,凡属有生之物,无不具有生命物质出入和升降的特征。

形体是生命物质生成、转化的场所,如果形体解散,这种生化活动也就随之而停止。

所以,凡属有生之物,都在进行出、入、升、降的生命活动,只是这四种生命活动的强弱程度、时间早晚各不相同而已。

这四种生命活动贵在保持恒久稳定,如果发生异常,灾害就要到了。

【原文】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灵枢·卫气行》
卫气白天运行于阳经,夜晚运行于阴经,一日一夜之间,循行全身五十周。

白天行于阳经二十五周,夜晚行于阴经二十五周,周流于五脏之间。
